我在1982有个家 第778节(2 / 2)

加入书签

相比酒醉藤壶,这东西不用加糖。

不过它的腌制过程比酒醉藤壶麻烦,第一次撒盐的时候要注意一个‘度’,撒的盐少了腌不透,撒的盐多了就会导致泥螺过多的把体内的水给渗出来,这样的泥螺肉会很小很硬。

漏勺肯定要给王忆做生腌醉泥螺,不过他最近吃不到,至少得等一个礼拜。

泥螺跟藤壶不一样,这东西一定要腌透才好吃、腌熟了才能吃,如果吃了没腌熟的泥螺可能会发“泥螺胖”——脸会浮肿。

但王忆今晚肯定得吃泥螺了,漏勺对此有的是办法,他给王忆做了葱油泥螺。

这做法不难,葱姜蒜切好备用,水烧开放入泥螺,煮至冒泡后关火,捞出泥螺沥干装盘,撒上姜片、葱花、蒜、辣椒,浇上点鲜酱油然后用滚油泼上去。

除了做葱油泥螺他也做了一个辣酱泥螺,用干辣椒炒大酱,放上泥螺炒一炒,味道很刺激,下酒佳肴。

有趁着风雨停歇来门市部喝酒的人,看到他这里有辣酱泥螺便要了一小盘,他们凑在一起吮泥螺喝小酒。

泥螺本身能沾泥,放入辣酱中后它们的壳子便很能沾上辣酱。

这种吃法跟内陆夏天的酱爆田螺很像,主要吃的不是肉,是壳子上的滋味。

社员们倚在柜台上聊着天,拿一颗泥螺放嘴里‘吸溜’一圈,顿时是满嘴香、满嘴辣,这时候再小小的抿上一口酒!

更辣了。

过瘾!

王忆不吝啬,他不怎么喝酒了,就把辣酱泥螺分给社员们慢慢吃,他主要吃葱油泥螺。

这东西葱油味浓香四溢、油亮光润,好吃也好看:

在青绿葱花、嫩白蒜瓣、大红辣椒的点缀下,泥螺更加晶莹剔透,王忆看一眼就知道好吃。

他听着社员们随意的聊天,用筷子夹起一个泥螺在葱油里滚一滚,舌头一吸、肉出壳掉,那种软嫩鲜美的味道真是只有渔家才能体验的美味。

没别的,就是个鲜!

因为起台风的缘故,三组组长王祥雄也从单位回生产队了,他被人邀请着过来喝酒,看见王忆这边有泥螺,便简单的露了一手。

他带着两提啤酒过来的,一提给了王忆,一提抽出一瓶来做了个凉菜。

将泥螺用啤酒泡一泡,捞出来后放入生姜末、辣椒、盐、醋、糖这些调料拌匀,然后示意王忆尝一尝。

王忆吃了一口,鲜脆味美,带着啤酒独有的淡淡酒香味,真是很好的下酒菜了。

他赞叹道:“三组长你行,难怪县里都说,佛海县以西、三组长手艺第一!”

王祥雄听了他的玩笑话后哈哈大笑,说道:“我比起你王老师的手艺还是要差一筹,你领着咱队里做的那些凉菜真是好味道,我们单位的领导都爱吃那一口。”

麻六提着个袋子溜达着上来,众人便招呼他过来喝酒。

他又提着袋子来门市部,把袋子放下打开,里面都是带壳鲜花生。

王忆说道:“嘿,这是好东西。”

麻六说道:“让漏老师煮个五香花生米,以后咱社员们过来喝酒,多一个下酒菜。”

“你六子最大方了,就知道把你叫过来没错。”一个社员笑着给他倒了一小杯白酒。

麻六也笑:“我是王老师的手下,一切向他看齐,王老师大方,我不能吝啬,不能坏了王老师的名声!”

“好。”社员们纷纷给他鼓掌。

麻六说道:“沪都那边粮食是真多,我下次回来多弄点鲜花生回来,分给大家伙煮盐水花生米下酒。”

王祥雄吃惊的说:“那可得不少钱吧?而且你有票吗?王老师这里有票?我家里有一些……”

“用不着。”麻六摆摆手,他凑上来神秘的说,“现在沪都好些市场里做个体户的生意,东西不比商场、供销社里贵,还不要票!”

王祥雄没听说过这种事,问道:“这能行吗?政府不打击吗?”

麻六说道:“不打击,沪都那边政府跟外国人走的挺近的,现在有些政策跟着外国那边学习,可能国家也想探索一条别的发展道路吧。”

“对,邓公不是说了吗?咱们现在是摸着石头过河,多摸几块石头,保险!”王祥赖说道。

旁边的人笑话他:“哟呵,你赖子也懂这一套了?”

王祥赖说道:“家里有收音机,我天天听新闻广播,现在正保持思想先进性呢。”

大家伙听到这话顿时笑了起来。

有人抽了抽鼻子,问道:“大灶在吃什么,好香!”

王祥雄说道:“炖骨头汤?闻见高汤的香味了。”

王忆笑道:“火锅。”

王祥雄恍然的点点头。

中秋台风冷,何况这又是晚上,海风呼呼的吹着,穿一身秋衣已经耐不住冻了。

这种天气挺适合吃火锅的。

王忆去大灶看了看,一群学生蹲在地上端着碗,一人碗里塞满了菜和豆腐,舀上点骨头汤、搅和了小料,吃起来喷香,西里呼噜就是一碗。

大迷糊往锅里下肉片,学生们呼啦啦的围上去。

一人又是半碗肉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