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3章 唯有一人(2 / 2)
以前谢迁或许会拿出固执劲儿,继续等下去,但在见多朱厚照的胡闹后,他意识到光靠自己的坚持半点儿作用都没有,反而会激发朱厚照的逆反心理。
谢迁没回家,带着杨一清到了长安街的小院。
过了半个时辰,杨一清从谢迁小院出来,直接往沈府去了,至于他是否带着谢迁的意思没人知晓,总归这件事扯到了沈溪身上,虽然不是谢迁主动登门,但其实跟之前沈溪猜测的差不多,谢迁若想解决问题,必须要从沈溪入手。
沈溪在书房接见杨一清。
虽然杨一清并非府上常客,但到底算是老相识,沈溪跟杨一清间说话不需要有太多避讳。
“……谢阁老本不让我来,就怕你处在中间不好做人。”
杨一清到底还是帮谢迁说话了,他不想让两位当权者间的矛盾加深,更不能说谢迁原本是想靠这件事来打压沈溪的名声。
沈溪道:“应宁兄,以你看来,我是否应该去拜访谢阁老,跟他认错呢?”
杨一清道:“之厚你为何如此说?”
沈溪摇头苦笑道:“这不明摆着的事情吗?陛下安排我做两部尚书,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既让陛下跟谢阁老等人之间产生矛盾,又出现今日朝官到我府门前请愿和陛下派出张公公拿人之事,责任归根到底在我身上。”
“非也,非也!”
杨一清摇摇头,“在这件事上,之厚何错之有?何尚书已年老体迈,请辞也非一天两天的事情,至于白尚书那边,也是因病退下来,跟你何关?陛下如此安排最是恰当不过,兵部如今的确需要有人稳定军心,对鞑靼之战刚结束,此时更替兵部尚书,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言语间,杨一清似乎对沈溪的处境非常理解,甚至对于皇帝的决定都很支持。
沈溪不知杨一清诚意如何,苦笑着摇头:“身兼两部尚书,连我听起来都觉得这件事有些过了,但因之前劝谏陛下的事情,到现在我都必须要在府中休沐……其实这件事我也不该插手。”
杨一清点点头,虽然没多说,但心中还是稍微有些怀疑:“之前便觉得沈之厚在陛下搜集民女充实豹房一事上有些过激,莫不是老早就为今日之事做准备?”
虽然杨一清对沈溪没有恶意,但他老谋深算,对沈溪做出的一些事,会情不自禁思索其中因由,从辩证角度看待问题,不由便会把沈溪往坏处想。
杨一清道:“谢阁老现在非常为难,那些官员被羁押在大理寺狱中,若陛下一直不松口,人是无法释放出来的,你看……”
“哦,应宁兄此来,是为谢阁老传话,要我去求见陛下,宽宏那些冲撞我府门之人?”沈溪问道。
杨一清摇头:“谢阁老并未如此说,现在各方只是商议对策,这不是来问问你的意思,看是否有什么好方法解决当前困境?”
沈溪叹道:“或许谁都可以有好方法,唯独我在这件事上,太过为难,事因我而起,似乎不该因我而结束。”
莫说谢迁没来,哪怕谢迁亲自来了,沈溪也未必会给这个面子。
看起来应该救出那些下狱的官员,但他们明显是针对我而来,人又不是我抓的,却让我去跟皇帝求情放人,最后那些官员还不会领情,我仍旧身兼两部尚书,他们还是会申讨我,那这么做的意义何在?
你谢迁可以装好人,我沈溪却没法装这个好人,那不如先当个坏人,对这件事的态度就是不加理会。
杨一清本想劝说沈溪两句,但论朝中地位,杨一清到底不如沈溪,连做尚书的时间都比沈溪晚许多,根本就没资格对沈溪的行为做出任何评价,这不是岁数大就可以解决的问题。
沈溪拒绝,杨一清只能回去跟谢迁复命,沈溪可以不理会,但谢迁你却没有逃避的机会,若你实在想搭救那些官员,可以直接来找沈溪说,就看你舍不舍得放下这张老脸。
“那之厚,我先告辞了。”杨一清没有勉强,他看得出来在这件事沈溪是骑虎难下,他也就报之释然一笑。
沈溪亲自送杨一清到府门,表达了自己的为难:“请对谢阁老说声抱歉,因事已关己,有些事非要回避不可!”
……
……
杨一清回到长安街小院门口,见谢迁已等候在那儿,显然是对此事非常着急。
杨一清下马,将沈溪的意思大概转告,谢迁皱眉不已:“之厚果真如此说的?他倒是推得一干二净,但他有这资格吗?事情不因他,如何而起?”
“谢阁老,若陛下委派旁人,结果是一样的。”杨一清努力帮沈溪解释。
谢迁觉得沈溪是始作俑者,杨一清却觉得这件事朱厚照才是“主谋”,因沈溪近来一直休沐在家,也传出原因,却是沈溪犯言直谏,跟皇帝间产生矛盾,现在谢迁非要赖着沈溪,杨一清除了帮忙疏解一下,也实在没别的办法。
沈溪不肯出手帮那些官员,谢迁又不肯纡尊降贵去见沈溪,于是乎便形成了眼前的死局。
谢迁道:“要不是沈之厚在西北打了胜仗,陛下也不会冒出如此想法,甚至他之前进言陛下,开罪圣上,都有可能是为以退为进而做的准备。”
这事虽然之前杨一清也想过,但从谢迁口中说出,却没那么大的说服力。
杨一清心道:“之厚有本事,能得到陛下欣赏,怎么驱除鞑虏封狼居胥,在你这个当朝首辅嘴里也成了罪过?”
谢迁带着杨一清进到院子,脸色漆黑,眉头紧皱,一直在思索问题,因他不言,杨一清也不好随便接茬。
到到屋中,宾主坐下后,谢迁才又问道:“豹房那边没更多动静吧?”
杨一清摇头道:“暂时没有消息,陛下对于下狱之人并未有别的安排,在下已跟大理寺少卿全宗献打过招呼,他会安排人蹲守,就算是张苑带人前去也会想办法拖延,不让人伤害到那些官员。”
谢迁好似自言自语:“若迅速结案,将人放了当如何?”
“谢阁老,您是在问在下吗?这件事……怕是大为不妥吧?”杨一清有些震惊,这不是公然欺君罔上吗?他当然知道现在朝中出了一些乱象,皇帝不管事,加上张苑未将人下到诏狱,这给了谢迁活动的可能。
以谢迁话里的意思,既然人下到大理寺,那就由大理寺来审这案子,总归皇帝没下旨让谁来审问,那就由职司衙门负责,只要审定这些人无罪,便由大理寺当庭释放。
谢迁道:“陛下连谁来过问此案,都没打招呼,别是回头又让沈之厚自己来审结吧?”
杨一清苦笑道:“以之前几次发生的事情来看,还真有这个可能。”
谢迁跟杨一清不由对视一眼,脸上都满是无奈,这是对于正德皇帝行事风格无能为力的一种感受。
“先不做此念。”
谢迁道,“总归如今陛下未将事牵扯太大,若真有如此安排,老夫就算豁上这张老脸,也要让负责审案之人把事情压下去,大不了老夫一人来承担过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