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2 / 2)

加入书签

李太后对景仁帝说道,“皇儿,我一个人吃不了多少,以后让宫里把份例减一减吧。一粥一饭来的不容易,我如今不事生产,白用这么多东西,增添百姓负担。”李太后私下和儿子在一起,自称并不是那么严格不变。

景仁帝摇头,“母后,儿臣虽说富有四海,也没能以天下供养母后,若连这几个菜都减了,儿臣如何能安心。”

李太后也不勉强,“皇儿孝顺,母后很高兴。”

景仁帝往李太后碗里夹了一筷子菜,“母后整日在宫中,不免无聊,明儿让二位皇姐进宫陪母后说话。”

李太后笑嗔,“胡说,你姐姐们孩子一大群,天这么冷,进宫规矩又多,让她们在家吧。快过年了,到时候宫里就热闹起来了。”

母子两个一边吃饭,一边偶尔说几句话。

等吃过了饭,景仁帝就要走,李太后又叫住了他,从卧房里取出一身外衣,交给了张内侍,“这是我闲来无事做的衣裳,皇儿拿去家常穿。”

景仁帝谢过李太后,带着张内侍走了。李太后站在门口,目送儿子出了二门。

景仁帝到了二门的时候,回头一看,见母后还站在那里,对着她微微一笑,然后走了。

接下来的时间里,景仁帝手起刀落,砍了几个传谣言的脑袋,宫里顿时肃静了,宫外也安静了。

俞大人有了皇帝命令,放开胆子查,最后查到了寿康宫里。

景仁帝接到消息后,一个人在书房坐了许久。他转动着手里的茶盏,慢慢思索问题。

这些日子,他已经知道母后和先生定过亲事又被莫家横插一杠子的事情。母后小时候的遭遇他也知道,得亏那妓子死的早,不然景仁帝早把她碎尸万段了。至于文家人,景仁帝和李太后一样,不闻不问。

这样的生父,不如没有。比起文老太爷,景仁帝更愿意认承恩公做外公。承恩公忠厚正直,是景仁帝最喜欢的长辈类型。

父皇活着的时候,母后从不争宠,是因为惧怕庞皇后和平贵妃?还是母后不想争宠。后来母后做了皇后,对父皇还是淡淡的,是因为先生吗。

景仁帝最不愿意相信李太后对杨太傅余情未了。

景仁帝低头,看到了桌上的奏折,打头一封,就是杨太傅写的。杨太傅把今年吏治情况写了个总结呈上来了,景仁帝还没看。

他知道,先生办差,尽心尽责,对他也是忠心耿耿。

景仁帝原来奇怪,先生酒色财气一样不沾,整个人就跟和尚似的,他到底图什么呢?听说如今他家里妻妾都不宠爱,一个人独居外院。

景仁帝手里的茶盏越转越快。为什么查到了寿康宫?是谁在搅浑水?后妃?先生的政敌?

罢了,先过年吧。

年前,宫里一切照旧。

日子呼啦一下就到了大年三十。

这一天,宝娘起得很早。今天宫里要赐宴,景仁帝要带着诸位高官重臣一起庆贺。

杨太傅一大早就去了宫里,等下午就会回来。

他不在家里,陈氏带着孩子们一起。

宝娘一大早就起来了,雪已经停了好几天了,也化完了,地面虽还不是太干,好歹能走了。

要过年了,到处都热热闹闹的,栖月阁里自然不例外。

宝娘让人剪了许多红窗花,院子里到处贴的都是。早上起来的时候,杨太傅亲自放了一挂鞭炮才去了宫里。

宝娘早上分别去陈氏和莫氏那里坐了坐,陈氏叮嘱她吃了饭就过去,莫氏什么都没说,打发她们走了。

宝娘带着丫头们一起吃早饭,今儿的早饭和往常略微有些区别,一人只有一碗肉丝面。这是陈氏照着以前的规矩准备的,杨家发迹不久,没到逢年过节,仍旧照着以前普通人家的日子准备一餐,意在告诫家中子女,不要贪图享受。

宝娘看到那一碗肉丝面,顿时开始流口水。

那面细细的,一点都没坨。用清亮的骨头汤下的,里头有许多肉丝,混着几片小青菜,上头撒了一些葱花,看着就让人食指大动。

除了面,还有几碟子咸菜,萝卜干、腌辣椒、腌白菜,自己添加。

宝娘喝了一口汤,感觉浑身都暖和了,再吃一筷子面,幸福感满满。

喜鹊把自己碗里的肉丝挑出来给宝娘吃,宝娘笑话她,“自己腰细细的,就想把我喂成个胖子。”

刘嬷嬷笑了,“喜鹊,你自己吃,知道你好意。”

喜鹊继续飞快地挑肉丝,“二娘子近来瘦了,趁着过年,多长些肉。不然等天暖和了,棉袄一脱,浑身都是骨头,那多难看。”

宝娘笑,“你也吃,晚上肉多着呢,不怕我没吃的。”

喜鹊这才停下了筷子,“二娘子快些吃,别冷了。”

一行人一起吃面,也没有外人,宝娘也不客气,吃的吸溜直响。吃面没声音,要么是太难吃,要么是臭讲究。

等吃了饭,姐妹三个都去了陈氏的院子里,杨玉昆兄弟也来了。

陈氏笑眯眯的吩咐她们,“你们三个,今儿一起看着厨房。年夜饭就交给你们了,晌午不拘弄点什么随意吃两口就行。你们兄弟二人,去把夜里要用的纸钱准备好。昆哥儿不小了,这些都该学了。”

给列祖列宗烧纸烧香,陈氏一贯坚持让家里儿孙们自己动手,显得心诚。

孩子们得了吩咐,各自去忙碌。杨玉昆带着弟弟去了前院,宝娘带着两个妹妹回了栖月阁。

姐妹三个拿出年夜饭的菜单子,一起去了厨房。

宝娘照着单子,一样样检查准备的材料,又问了吴妈妈菜的做法,心中大概有了数。

杨默娘问宝娘,“二姐姐,晌午阿爹不在家,咱们吃什么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