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藏宝地点(1 / 2)
吃早饭的时候,陈教授也在。
雷小洛和他“无意间”谈起调兵玉符的事情,问道:“陈老师,您不是很早就见过玉符的拓片吗?背面的那些景致,应该都取自云南,对吧?”
“大部分是!”陈教授笑着说:“我还真对这些景致进行过研究,发现有七成左右是云南的,也有川地的,还几处是陕西的。除了云南之外的那些地方,大多都是吴三桂带兵征讨过并且获得胜利!这些景致的对应之地,我几年前就已经发在我的个人博客上了,有些还是我亲自考察并且拍了照片的,很有说服力!”
“是吗,那我可要抽时间拜读一下!”雷小洛心道太好了。
吃完饭,黄玉初和陈教授就拉着他迫不及待的走进了交易市场。雷小洛对这里成千上万的原石已经失去了兴趣,虽然经过早上的修炼,他精神不错,却还是哈欠连天。
快到中午的时候,他找了个理由,撇下兴趣盎然的两人,独自回到宾馆。
上网,打开陈教授的博客。
陈教授不愧为治学严谨的人,照片拍的也不错,跟拓片摆在一起进行比较,确实很有说服力。
这些连载的博文之所以没有受到考古界的重视,主要原因在于调兵玉符一直是传说中的东西,是真是假犹未可知,对于这样一个东西的研究,自然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
再者说,吴三桂这个家伙虽然是名人,可名声却不是很好,顶多算是个枭雄吧。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加之又是距今只有三百多年的清代,他用过的东西还没康熙官窑的一只花瓶更吸引人呢。
这样也好,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真理,宝物这东西,知道的人越少自然是越好。
雷小洛很快找到了那个瀑布,昨晚他还满怀信心的认为瀑布肯定好找,看了陈教授的博文才知道,由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对环境的疯狂破坏,上游已经断流,瀑布不复存在。只剩下一条干河沟和悬崖一样的东西,下面的水潭倒是苟延残喘的坚持了几年,现在还有点儿水,只剩下原来的十分之一大小,最深的地方也只有两三米。
水潭底部并没有泉眼,干涸是早晚的事情,之所以没干,是靠每年下雨时汇聚而来的水。
由于水位的下降,吸引了不少渔民前来,一通无节制的捕捞之后,这里变成了实实在在的死水潭。
捕捞的过程中,有人在渔网里发现一件黑乎乎的银器,之后接连出现的金银器引起了考古队的主意,他们很快在水位下降的地方,找到一个所谓的墓穴。
募穴的主人是谁已经无从考证,从里面发现的大量陪葬物表明,年代是明末清初,也曾有人怀疑这是吴三桂的墓,但他的墓早在清兵攻下云南的时候就被掘开,化为白骨的吴三桂也没能安生,最后落了个挫骨扬灰的下场。
接下来雷小洛找到位于山峦上的那个焦点,奇怪的是这里也发现过明末清初的墓葬,同样获得大量珍贵的文物。
不会这么巧吧?
更巧的是这两次考古发掘,陈教授都亲临现场,担任顾问一职,对发掘过程进行了很详细的描述。
“巧合?”雷小洛吃惊不已,用最快的时间将剩下的博文一口气看完,果然没能找到对村落景致的注解,几百年过去了,想要找到一个三百年前的无名小村落,何其困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