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1 / 2)

加入书签

谢蕴昭:……

“师兄你一定在开玩笑吧?!”

卫枕流但笑不语。

等队伍总算排到她了,谢蕴昭就精神一振,迫不及待地奔向大门,又停下来对师兄挥挥手,假装潇洒地说:“师兄再见!师兄快去忙自己的事吧,不要耽误你修炼了!”

师兄微笑着,仿佛完全没听懂她的言下之意,温温和和地回答:“师妹好生修炼,六日后我便来接师妹回天枢。如果平时有什么疑问,到时都可与我说。”

……好吧。她只能希望,师兄是真的不记得那天晚上的事,或者就算记得,看在他们交情的份上,也不打算把她当个血浆袋吃掉。

在门口勾了名字,踏进高高的门槛,面前是一面青灰色的照壁。墙面用颜色不一的鹅卵石拼出一个笔画飘逸的“道”字。

绕过照壁,就是一个小小的院落,两侧是狭窄的走廊,墙上是笔迹不一、疏密错落的文字。有黄衫弟子沿着走廊缓步而行,细细看着一幅幅墨宝。

院落尽头,是又一道大门,门口立着一座白玉石碑,右边抬头是“启明规训”,接着便是密密麻麻的金色小字。

上方一道牌匾:道法自然。左右挂着对联,右边是“天地万物,以无为本”,左边是“红尘百态,作假成真”。

绕过石碑来到门后,就能看见石碑背面也刻有字。有白衣弟子端坐在蒲团上,专心致志地看着碑文,对外界风吹叶落、人来人往都毫无所动。

这是在做什么?

“他们在悟道。”

她猛地回过头。

展现在眼前的是一条幽寂蜿蜒的小路。有青竹萧萧,野花岩石,青石板的缝隙里有几粒野草的种子发了芽。

和她说话的是道路中间的一名青年。他披散长发,身着雾灰色道袍,披一件鹤氅,正坐在青石板路中间,支着小火炉煮一壶茶。

“传说启明学堂的碑文是后山的老祖亲手刻下的,人人便觉得其中必然蕴含了最深奥的道理,只要持之以恒地感悟,就能体悟大道。”

青年用羽扇扇着炉火;风送来阵阵茶香,里面还有香料的味道。

“但事实上,那块碑是老东西当年随手捡回来的,只在开头添了‘启明规训’四个字,就堂而皇之地摆在那儿。你说,年年岁岁下来,那老东西坑了多少代弟子?”

他在清风和茶香中戏谑一笑,提起茶壶倒了两碗茶。

这优雅从容的姿态和微笑,都令谢蕴昭感到了些许熟悉。

“您是师兄的师父吗?”她问。

“是,也不是。”青年抬起眼,露出一双淡青色的眼睛。这双眼睛如此深邃,仿佛有无数奇异的符文在其中回旋衍化,渐渐令人头晕目眩,几乎要迷失在无穷无尽的奥秘之中。

“阿昭,来。”他说,“师叔请你喝茶。”

谢蕴昭移开目光,走过去,在火炉另一边坐好。其中一碗煎茶飘来她面前,清亮的茶汤散发着袅袅热气,表面晃动出一圈又一圈的涟漪。

她捧起茶碗,触手却是一片沁凉,甚至让她打了个寒颤。

“师叔,冒昧问一下,我喝了会有什么后果吗?”她问。

青年啜了一口茶汤,语气轻快地说:“自然是灵力爆体而亡。”

谢蕴昭嘴角抽抽:“谢谢师叔,那我还是不喝了。”

青年笑笑,忽然问:“你朝食吃了什么?”

“炒豆芽和枸杞糖粥。”

“昨日呢?”

“酥油饼和豆浆。”

青年叹气道:“看来是日日都有餐食了。我本以为冯师弟不过颓丧片刻,不想二十年来,他越发执迷不悟。我等修仙,求的是长生和大道;不先舍了凡人欲念,还谈何斩尘缘?”

谢蕴昭忍不住说:“如果修仙就不能吃饭,那我宁愿不修仙。而且,师叔您不是也舍不下这碗茶么?”

“果真如此吗?”青年淡淡道,“你且再仔细看看。”

她下意识低头,却见手中茶碗、面前火炉,全都化为青青竹叶,随风四散而去。再一抬头,那披发鹤氅的青年也已然消失不见。

风中只余下一句:“太上忘情,无舍无得。阿昭,你有天赋,但须走正道。”

吃饭哪里不正了?谢蕴昭张口想说,却忽然又一个激灵。

“……你就是谢蕴昭?”

她回过神。

方才的幽径、竹林、岩石和野花全都不见了。她现在明明是站在一处院落中,面前是十几级灰岩台阶,台阶上站了个神色阴冷的白衣弟子,身后是一栋二层高的木石建筑。

那是谁?

她回头一望,发现身后也是一截台阶,再往下又是一层平台,隐约能看到有人坐在蒲团上,一动不动地看着一座石碑。她刚才应该是站在那里才对。

“小姑娘,听说……之前就是你落了我韩师弟的面子?”

她眼前一花,正对上一张男人的脸。这张脸肤色微黑,脸颊上一团烫伤似的伤疤,眼神里有种令人不适的亮光。

他在微笑,笑容却透着一股阴狠;声音轻柔,像毒虫缓缓在人的骨头上爬。

“你是谁?”她退后一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