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2 / 2)
除了花月楼里的短暂见面,以及前阵子去洗衣出门时匆匆见了他一面,阿娇再也没见过赵宴平了,他怎么会突然想到要纳她做妾?
阿娇在震惊,朱昶听完媒婆所说,心里长长地松了口气。
他不可能与金氏和离的,金氏为他生了两个孩子,之前还夭折过一个,朱昶永远忘不了那孩子没了时金氏痛哭的可怜样子。金氏为他吃了那么多苦,他好不容易才考上秀才,才让家里过得好了点,这时候赶走金氏,朱昶的良心过意不去。
但朱昶也不能默许金氏苛待自己的外甥女,金氏吃过苦,外甥女吃的苦更多,妹妹妹夫都走了,他再不替外甥女撑腰,外甥女还能依靠谁?
这一年朱昶都处于左右为难的煎熬中,摆脱这种煎熬的唯一办法,就是给外甥女找个值得托付终身的良人。
如果赵宴平都不可靠,那世上再也没有可靠之人了。
唯一的遗憾是赵宴平只想纳妾,但这也怨不得人家,外甥女吃过绝嗣汤,能给赵宴平做妾已经是最好的选择。
“这事我还要与内子商议,烦请您先回去,最迟明日我一定给您答复。”朱昶客气地道。
这都是该走的过场,媒婆笑着先告退了。
朱昶叫儿子去送媒婆,他去后院找外甥女。
“娇娇都听见了,隔壁的赵官爷要纳你做良妾,你怎么想?”朱昶小心翼翼地问道。
阿娇抱着洗衣盆,垂眸道:“花月楼内,全靠赵官爷的维护我才得以保住清白,若我真能去服侍赵官爷,便是爹爹娘亲在天有灵也放心了。”
朱昶听了,眼眶一热,再度哽咽。
外甥女的婚事有了着落,朱昶更有把握哄回妻子与女儿,他喊来儿子朱时裕,叫朱时裕去岳母家中走一趟:“你只说赵官爷来提亲了,我与你表妹都应了,要她回来操持,你娘肯定会随你回来。”
朱时裕心中颇不是滋味儿,他也喜欢表妹,为何表妹不能给他做妾?
朱时裕只是耷拉着脑袋愣着不动,朱昶就看穿了儿子的心思,低声斥道:“你也不瞧瞧你的德行,哪点配得上娇娇?何况就算你配得上,有你娘从中阻拦,娇娇跟了你能有什么好日子过?行了,此事已定,你趁早收心埋头苦读,准备明年的院试罢!”
院试吗?
朱时裕胸口一热,如果他考上了秀才,表妹会不会后悔当日对他的拒绝?
赵宴平只是个县衙捕头,没有任何前途,等他高中秀才、举人甚至进士封了官职,也许他再去撩拨表妹,表妹愿意给他也说不定。
第9章
朱昶猜的没错,金氏一听说赵宴平要纳阿娇做妾、赵家还答应给十两银子的聘礼,立即动了回家收银子的念头,她的娘家人再一起劝劝,有了下脚的台阶,金氏便将散开没多久的包袱重新系上,叫上女儿儿子,赶着驴车回了县城。
娘仨回来的早,还没到做晚饭的时候,阿娇听见说话声了,但她不想见金氏,只坐在床头看书。
花月楼会教姑娘们认字读书,如金氏所说,阿娇确实在花月楼学了很多大家闺秀才有机会学到的东西。舅舅知道她爱看书,送了几本抄写文集给她,阿娇平时就靠看书打发时间。
朱昶去门口接妻子。
他很为早上那一巴掌后悔,男儿大丈夫,怎能打女人,见到妻子仍然红肿的脸,朱昶更愧疚。
当着朱时裕、朱双双的面要保持身为父亲的威严,单独与金氏进了屋中,朱昶连着给金氏赔了几次罪,终于把金氏哄好了。
消了怒气,金氏兴奋地问:“赵家真答应给十两银子?”
朱昶目光微变,点头道:“是。”
朱昶还想再说什么,但见金氏笑得那么高兴,朱昶顿了顿,叹道:“纳妾的日子还没定,但我估摸年前应该就会办了,算来算去,娇娇顶多再在咱们家住四个月,这四个月你给她点好脸色,别再像以前那样了。”
金氏不服气道:“是我先不给她好脸色的吗?她但凡对我有对你的热乎劲儿,我会冷着她?还不是恨我当年送她去那种地方,她既然恨我,我就是笑成花也没有用……”
朱昶摆手:“行了行了,总之这几个月咱们都别吵了,该操持的你好好操持,赵家都要办酒席,咱们嫁姑娘也不能太冷清了。”
金氏明白,她被街坊们骂了几年的黑心舅母,这种给自己做脸面的事她当然会办得漂漂亮亮。
======
媒婆得了朱家的回话后,再次来到赵家,这次要把签文书、纳妾的日子定下来。
纳妾就是比正经娶妻简单,换成娶妻,需要商量的事情多着呢。
所谓的文书就是纳妾文书,需要女方长辈与男方去县衙办理,立字据按手印,纳妾文书上除了注明男女双方的姓名籍贯,还会约定礼金金额,等到纳妾的前一天,男方应把纳妾文书与聘礼一起送到女家,翌日再迎亲过门。
若有一方毁约,这份纳妾文书就是索取补偿的凭证。
赵宴平将这些事宜全都交给了赵老太太。
赵老太太很急,巴不得马上就把阿娇弄过来,再用最快的速度将孙子的心从俏哥儿身上拉回来。
媒婆带着黄历,才念到“九月初八”这第一个吉日,赵老太太就拍板道:“这日子好,就这个吧,还有二十来日,准备酒席足够了。”
早晚都与媒婆没关系,媒婆拿着吉日,又去朱家询问意见。
金氏也想早点拿到十两银子的聘礼,痛快地答应了,因为赵宴平就在衙门做事,这两天朱昶抽空去衙门走一趟就行。
县衙里面知县是最大的官,底下也分工房、户房、吏房、刑房、礼房以及兵房。
赵宴平在刑房做事,需要办案子的时候他带着捕头们在外面奔波,暂且没有案子时,他就待在刑房,等候知县发布新的案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