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皇城公学(2 / 2)
应天府紫禁城谨身殿,左宗棠、刘鹏、罗泽南、骆秉章和潘曾绶都紧紧盯住朱济世,朱济世脸色不予,他们也都眉头紧皱,好像刚刚争执过一番。而令他们君臣大起争执的原因,并不是北方的战事,而是一所12年制的公学——应天皇城公学。
“皇上,皇城公学肩负教养皇子之重任,公学总师傅人学须再三斟酌,不可轻率。”
“臣下以为,皇城公学师傅可以在秘书官中选择,翁叔平、潘在钟可当此重任。”
听到有重臣推荐翁同龢去当公学老师,朱济世差点就被气乐了。就是一个公学,又不是上书房!用得着翁同龢来教?再说这位在历史上也没教出过什么“一代英主”,看看光绪皇帝的下场就知道了。
而且朱济世心中也有中意的公学校长人选,就是香港济世大学法学系毕业生容闳——这个人朱济世前世就知道,中国留学第一人嘛!不过在这个时空他没有去美国,而是被他的老师,美国传教士布朗一起带到济世书院,后者也是济世书院的老师。在济世书院读了一年书之后,容闳又考入了济世大学,成了济世大学的第一批学员,明年上半年,他将会从济世大学毕业。
同他一起毕业的,还有另外71名中国学生、33名白人学生,其中72名中国学生已经被《大公报》称为“济世72贤”,看来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工作了!
不过朱济世并没有将这些受过西式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一下子都安排到高位去,而是下了谕旨,命令各地方政府不得录用济世大学第一期毕业生,因为朱济世培养这些人是传播西方科学和人文思想的火种,不是去当官僚的——当然不是说永远不让这些人从政,而是要他们积累了足够的工作经验之后才步入官场。
按照朱济世的设想,这些西学人才最合适的工作岗位就是教师,现在大明国内已经开办了许多西式或中西合璧的书院、大学,但是几乎没有合格的大明国籍的西学老师。不是洋人在教,就是一些半瓶墨水的速成班毕业生在凑合着授课,教出来的学生是什么样子就可想而知了。
对于这样的安排,大明朝堂上的重臣当然没有什么意见,谁也不希望冒出一批“天子门生”来和他们抢官位吧?
可问题是,他们谁也不把应天皇城公学校长当成个无关紧要的职位——这个公学可是要负责教导未来的大明天子、亲王还有公主的,如果放在伪清那会儿就是上书房总师傅!将来十有**能混上内阁丞相的,怎么能不争一下?
因此皇城公学校长的人选刚一定了容闳,立马就有大臣上疏反对!朱济世召集今天的会议,就是想在自己亲征之前把这事儿敲定的。
而臣子们的回答众口一词,都不同意容闳担任此职,认为容闳的西学水平是高的,但是中学不行(其实也不差,现在济世大学的儒学教授水平可不差,好多都是前朝进士),而中学毕竟是本,至少也要鸿儒院学士才可以出任。
朱济世恼怒地想着:“这些人大概都觉得朕的思维太西化了,又拿朕没有办法,所以就把希望寄托在朕的接班人身上了吧?这个步,朕绝对不能让!”
“皇城公学校长一职由朕来担任如何?”朱济世的脸色已经放沉,“朕再重申一遍,皇城公学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学校,不是什么上书房,朕的皇子在公学中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这所公学也不是专为朕的皇子所开设,尔等的子孙只要愿意,都可以入读,但是记住了,谁也不许在公学里面向皇子行臣下之礼,否则立即开除!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这所皇城公学的经费皆有朕出,所以谁当校长、谁当老师同内阁无关。尔等有这份心思,还是多想想怎么打败杨秀清,收复北方的半壁江山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