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 动情不动情(1 / 2)
在松口的第一时间,王英先是转头望向了老邹:“世亮,刚刚的话你不介意吧?”
“嗨!我一把老骨头了,外国人要塞红包也不塞我啊!”邹世亮大笑过后,望向夏雪那边,“倒是小夏,险些被你打成小右派。”
“我刚刚已经道过歉了,还要再来一次?”王英重又板起了脸,“这一天我要道多少次歉?你们这些人,不知道见好就收?”
温和的笑声充满了会场。
最难搞定的人搞定了,最该记住的人,大家也都记住了。
&nb-wan-书-ロ巴,a←nshu▼ba.sp;岳云鹤几次打量张逸夫,怎么看,他都不像是一个搞电的,也不像是搞技术的,但也许很多问题,偏偏就要让这种剑走偏锋的人来解决吧。
岳云鹤退休后,仍在菁华十几年,带的都是硕士博士,人中龙凤,不乏气场十足之人,也不缺伶牙俐齿之辈,有善于钻营的,也有单纯耿直的,一般岳云鹤随便谈两句,便可给人归类,尤其是年轻人。
可面对张逸夫,他实在不知道归在那一类里了。
另外最可惜的是,自己辛辛苦苦带出来的这些硕士博士,栋梁之才,十之**已经留美,那些美国的高校利用低廉的奖学金,像吸血鬼一样将最具营养的新鲜血液吮吸而尽,对他们来说,菁华这样的学府根本不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是筛选人才的地方,帮他们把十几亿人中最出色的那部分筛选出来,然后送到美国。
到底是中国之学府还是美国之学府,如今已经说不清楚了。
要坐住了!要留下来啊!张逸夫!
剩下的时间,论证继续展开,水轮机的特性,发电机的参数设计、结构形式、冷却方式、辅机、投产进度都进行了一一讨论。这几乎已经是现今条件下最科学的结果。没了王英搅和,论证中少见争议,张逸夫与夏雪也深藏功与名,老专家们已经很给面子了,有发言的机会就够难得了,再班门弄斧只会招人烦。
当然张逸夫要是想掰扯的话。可以改动的点还有很多,三溪从动工到发电几乎用了10年,这十年间技术的发展是飞跃性的,随着新技术的掌握,这个发电方面的设计也在不断地完善着细节,最直观的例子就是,最开始规划26台机组,左岸14,右岸12。而最终又在右岸山体内扩建了地下电站,扩充了6台机组。
张逸夫这会儿自然可以跳出来说,那个白石尖山体不错哦,咱们可以打打主意,地下电站技术也没那么复杂,你们听我讲……
这么搞不免有些炫技过头了,而且把本来已经确定的论证又搞得复杂起来,最关键的是这些事情现下还是天方夜谭。完全飘出了论证本意,技术再吊。掰扯了这些也不会有人买账,只会觉得他臭屁。
眼下,发挥自己的基本功能就好了,没人期待也没人希望自己过多掺乎。
但这并不代表没人惦记他这个人。
午饭之时,夏雪跟张逸夫很自然地端着大会堂标准的高规格的自助餐盘坐在了一桌,放眼望去。周围基本都是白头发的老同志,这对他二位来说实在是压力巨大。
“喂,你说的那些话,是真的么?”夏雪这才有机会问出来。
“哪些?”
夏雪看了看周围,小声问道:“外国厂商急着贡献技术什么的。”
“是啊。”张逸夫笑道。“只要在招标书里要求一下,来投标的话,必须连核心技术一起转让就好了,那几个厂商照样抢着来,比如说吧,第一批招标采购14台机组,咱们在得到技术后立刻给几个国营大厂开发,剩下的机组完全就可以国产了,水电机组门槛没那么高,咱们的厂子有那个实力。”
“我没问你这个。”夏雪摇了摇头,“我是要问,你真的从哪个大领导嘴里听到这事了?”
“这不扯淡呢么,三溪工程还没影儿的事儿呢,论证过了还得过人大呢,领导闲着蛋疼啊。”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