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阜殉难(2 / 2)

加入书签

“前面是帝国哪位将军治下铁骑,要为一万多怨死的帝国居民报仇呀……”3个30多岁的中年军官痛哭涕零。

要离龙拢翅下落,池傲天冷冷回应:“我是池傲天,来自通云关。你们是谁?”

三位帝国军官中还有人脑子很清晰,捂着嘴一边咳血一边说:“原来是池二少爷……我们是帝国军部训总队教官帝国骑士黎喇风、达达尼央、平雷,两月前被派遣到这里训练他们的士兵……但是……10多天前,他们突然杀死了中队长以及其他10多位军官,还……还把城里所有的来自帝国的居民全部杀死了……”三位军官语无伦次中却也把大概的事情讲明白了。

后世史学家认为,池傲天一路屠杀万里,其错固然有,但是,神圣教廷尤其是岐阜城军官以及17万岐阜城原住居民负有绝对不可推卸的责任。10000帝国平民惨死,面对这种景象,即使不是池傲天,换一个人,不论是大青山、霍恩斯还是艾米抑或池长云、范子爵等等,但凡有一些血性的人,或许当时的选择都是一样。如果,没有岐阜殉难,起码会有贵族军官出于骑士心理反对一些事情吧。

如果说,在此前池傲天的檄文多少还有一丝牵强,部分军人多少还有一丝犹豫,这一刻,黑白两色队伍中澎湃的只有血仇。

池傲天轻轻掀起惨白色面具,露出白皙的面庞,淡淡的声音一字一顿地在天空中响起:“我本来想劝你们投降,投降者不杀。但是,现在没有必要了。你们!还有这座城市一起毁灭吧。”

城墙上一个30多岁的中年男子,冷冷哼了一声:“狂妄。就凭你们这几千人马?就算来3万人,又怎么样?”

“池少家主,这个人是岐阜城守苏哈托。”三位帝国训总队的骑士回归黑龙骑士团本部,在下面提醒。

苏哈托脸上飘荡着得意的神色:“只要我们不出城,你们来攻打吧!岐阜城是圣教南疆第一大城,我看看你们能把我怎么样?不要用激将法,我可是深悉兵法之人,兵法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夫将者,国之辅也。我一定会把你们这些混蛋拖死的。”

看着眼前的中年人一副得志的表情,冷酷如池傲天也忍不住不禁莞尔,估计,这些话大概是城守大人刚刚和帝国训总大队学的吧。十则围之,五则攻之……骨龙骑士微微摇了摇头。

“狂鹫剑士营、狂鹫森林精灵营,升空,目标:岐阜城墙士兵,20轮。其余全有,向后退500米。”池傲天缓缓下了命令。

5000正规骑士排成宽松的阵列向后退去,狂鹫群发出低低颤鸣急速升空,嘶嘶作响的箭雨在一瞬间覆盖了正面的城墙——尤其是300多位精灵弓箭手,射出的短箭在空中拉出一道道绿色的尾烟。

“起盾——”城墙上轮职的军官大声命令。

哗、哗……数百面蒙皮方盾同时仰天举起,形成了一面平铺的方墙。

雨点般的箭矢轰的射在盾牌上,出乎教兵意料的是,从600多米高空落下的箭支自由落体速度加上初射速度,嘭、嘭、嘭的全数射穿盾牌,惨叫声此起彼伏——在空中看去,中间遭受箭雨最密集的盾牌停顿了片刻萎靡地摔在地上,艳红的鲜血裹着雪白的脑浆从盾牌下一片片地渗出。

城楼内的军官敏锐地发现了惨象,狂喊:“快!!退入箭楼!快!!所有人退入箭楼!!”

士兵们潮水一样向城楼、箭楼里躲去,实在挤不下就顺着马道躲到城墙后面。20息后,城墙上一个士兵都没有了——除了正中那300多张盾牌以不同角度诡异地铺在青石砖上,血水滴答、滴答顺着马道向下溢去。300面方盾……意味着至少600以上的士兵……

“射!射!!”苏哈托阁下躲在城楼里大声命令。

“大人!我们!射不了那么高!”远处箭楼里的士兵大声回答。

600米的高度,不用说是教廷标准配置的角弓了,大概,除了传说中的寒冰十字弩外,没有任何弩弓能够射出600米以外,更不用说600米高了。

“混蛋!就算你们能够从天上射箭又怎么样?有本事来攻城,有本事射穿箭楼!你们等着吧,教皇陛下和西帝君必然会亲率大军前来,当黄金龙出现在这里,就是你们的死期……我会把你们拖死在这里!”苏哈托在城楼里用手指点着池傲天,脸上写满了不屑。

池傲天回头看了看跟在身边的狂鹫剑士营队长宇凌和精灵长老青洛,沉声下了新命令:“目标,城内建筑物,无差别,火箭,20轮。”

两位队长都是一愣,无差别?面对平民吗?凌厉的目光从骨龙背上扫了过来,两个人不再犹豫,急速上升大声命令。

明显可以感觉到精灵弓箭手中响起了一阵阵抗议般的精灵语,接着是青洛长老命令似的话语,精灵们服从了。

天空中的战士们,熟练地把箭尖插入自燃粉箭葫中,箭羽再次拔出时,自燃粉立刻嘭的在空气中燃烧,在岐阜城军民诧异的眼光中,火箭雨点般落下……岐阜城位于大陆南半侧,冬季正是亚热带的旱季,往往旬月不落一滴雨水,从田野一直干到城里,房子上滋生的茅草都把节干,火星子一落上去,火苗顿时蹿起,叭叭的吞噬着四周所有可以燃烧的房屋。着火的屋子里很快传来大人的呼救声和孩子的哭喊声,一个、两个、三个……数十个浑身是火的人从屋子里冲了出来,在地上翻滚着哭嚎着。有的逃出来的人坐在地上冲着屋子里就哭……屋子里还有没有逃出来的,也没有办法逃出来了,肯定是被箭雨钉死在地上。

“走水了……快救火……”周围居民们刚刚端起木盆从房子里冲了出来,箭羽就改变了目标,从600米高空用角弓射下来的箭羽速度之快早已经超过了音速,噗、噗、噗,从一个人体中贯出后接着再贯入另外一个人体,一道道血线崩出,第五轮箭雨还没有落下,大街上已经多了近千具尸体。

浓烟滚滚而起,烈焰熊熊燃烧,吞噬着一具具尸体,肉体燃烧的恶臭顺着风向南弥漫,700米外在下风处的黑龙骑士团将士们都闻到了。

“混蛋!!你们攻击平民!!你们还是骑士吗?”两位年轻的幻兽骑士从城楼上腾空飞起:“我们要求军队之间的决战!”

池傲天并没有指责对方在此之前袭击平民事件,只是微微挥手让狂鹫骑士们停止攻击。

岐阜城南门外吊桥放下,大队骑士呼啸着从城里冲出,接着轻步兵、弓手、重步兵、重骑兵依次出动。

看着敌人熟练地集结成一个个巨型方阵,黑龙骑士团骑士们隐隐有一些骚动——没有想到,神圣教廷防守主将竟然深悉用兵之道,有着不次于通云侯以及池长云的水平,一个个方阵排列得正规正矩有模有样。

轻骑兵在队伍两侧各组成一个方阵,轻骑兵是战争中变化最大的地方,如果战争陷入相互平衡的阶段,轻骑兵将是指挥官打破僵局最有效的棋子,用牵发一而动全身来形容最恰当不过。

轻步兵散阵位于整个战阵的最前方,在战役中,轻步兵的应用就应该像章鱼的触角“遇强则弱,遇弱则强”。遇到强大的敌人冲锋,立刻向后掩入重步兵防护下,利用手中的长战矛攻击敌人;如果敌人部队一冲即破或者行将崩溃,则立刻如潮水般涌出,像附骨之蛆形影相随,冲上去围歼所有敌人。

成规模的弓手一定是蛇阵,即使是有上万军人组成的弓阵也一定是蛇阵,任何战争指挥官对于弓手阵的安排,必须遵循“不思进取,只求后退”的原则。一个厚度达到20层的弓手阵绝对意味着指挥官的低能——每个弓手活动空间前后必须保留3米,20层,意味着最后一排的弓箭手距离第一排弓箭手有60米以上,角弓、长弓的有效射程才多少?60米,为了保证最后几排弓手的有效射程,需要把整个战阵向敌人推进多少?20层的弓手阵意味着第5排以后所有弓手都没有任何角度平射出弓箭。一旦对手发动攻击,200~300米的距离对于骑士部队尤其是两翼的轻骑士部队,只是7~10息的时间,7~10息后,所有的弓手都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重步兵方阵是整个战阵的基础,稳健的指挥官都会把这个方阵放在一个置死地而后生的地方——重步兵方阵在战役中,只有进没有退。在战争中,一旦重步兵方阵向后移动,那么只意味着所有方阵的崩溃。

重骑兵方阵一般位于轻骑兵方阵的后面,轻易是不出动的——事实上对于任何国家任何军队而言,重骑兵都是最昂贵的兵种,如果运用不好一旦战败,再次重建是要下血本的。因此,重骑兵只有在轻骑兵牵动敌人出现整体上的破绽后,给予致命一击。

面对岐阜城的方阵,不论怎样优秀的名将也不论是哪支精锐部队,想真正意义上的击溃对方,至少也需要付出大约相同的代价。

黑龙骑士团最前面的三位帝国训总大队的军官苦笑着互相看了看——眼前这个阵型是过去两个月中他们手把手教会的教兵,没有想到,立刻就狠狠地还了回来。

池傲天直属骑士游击和直属精灵弓箭手游击同时向池傲天挥动旗帜,报告敌人总战力。

此为神圣教廷第一道防线,也是南部边疆在最短时间内凑起的最大一支军队此时尽遣精锐部队出城。

3000轻骑士,6000轻步兵,2500角弓手,2000重步兵,1500重骑士,1000位神职人员。这是苏哈托能够拿出的最豪华阵容。他虽然不是天生的用兵专家,却是一个不糊涂的善学好问的弟子,当然知道“集中优势兵力一举击溃”这句不二名言。

岐阜城外,率军6000的池傲天面对16000以逸待劳的精锐敌军,注定要打一场不平衡的战争。

关于兵种相克,一直以来是各级骑士学校学员以及低级军官最喜欢讨论或者争论的问题。

当然,大部分人都隐约认同以下循环:骑士部队可以高速移动并且能够迅速再次集结形成打击力,因此天生克制无远程攻击手段的步兵;而步兵的制式方盾和长盾天生克制弓箭手,一旦步兵方阵侵入弓手方阵,弓箭手必然全面倾消;弓箭手克制骑士,骑士部队在高速移动中很难有效地使用圆盾,而且,箭羽一旦命中移动中的骑士必然造成更大的打击,甚至,命中坐骑也会给骑士造成致命的伤害。即使是最昂贵的重骑士,在150米的距离上也经受不住长弓手的直射。

这里忽略了魔法师部队——由于数量稀少,在大部分国家中,军队中的魔法师只应用于奇袭等小规模战争。

有意思的是,各国家军队高级将领反而极少谈论兵种相克等问题。当被下属问到此类问题时,多数简单地说一句:因地因时而不同。

就如祖上池傲天阁下在岐阜城外一战,6000骑士面对16000综合兵种背城而战的主军,其中甚至还有1000多位转职后的神职人员,如果把这个课题放在任何一个骑士学校的课堂中,得到的答案只有一个:骑士部队必然被击溃。

而结果呢?

——《池一子兵法全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