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日请长缨 第174节(1 / 2)

加入书签

“领导能喊什么?”高锦盛说,“我又没犯法。机床降价这件事,就是普通的企业经营行为而已。前几年电视机行业里不也在打价格战,好像也没谁说什么吧?”

华云生说:“电视机行业的情况,和机床行业不一样。这几篇文章上说得很清楚,机床属于国家装备行业,涉及到国家技术安全,国家在这方面的管控是比较严格的。

“我在发改委工作,对这方面的事情接触得比较多。比如说,几年前,美国人想遏制中国的军工发展,搞了一个考克斯报告,其中就提出了要对中国进行一些高端机床的出口限制。当时好几位领导都说了话,说像机床这样的东西,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上才踏实,机床行业是绝对不能垮掉的。你想想看,这和电视机能是一回事吗?”

高锦盛想了想,问道:“那么,云生,你的意思是什么呢?”

“你们那个价格战,别再搞了,见好就收吧。”华云生说。

“这不可能。”高锦盛想都没想,直接就拒绝了。

“为什么?”华云生倒是诧异了。他跟高锦盛说了这么老半天,高锦盛就算不太理解,也不应当拒绝得这么干脆吧,难道自己刚才说的那些话,高锦盛都当成空气了?

高锦盛说:“我让夏一机床连续几次降价,已经打得他们喘不过气来了。下个月我打算把价格再降5%,估计有几家机床厂直接就要关门了。他们现在搞这个名堂,就是想用报纸来吓唬我,让我放他们一码。

“就算你说的有道理,机床行业很重要,不适合打价格战,他们起码也得找个人来跟我谈吧?如果在报纸上随便发几篇文章,我就缩回去了,以后还不被他们看扁了?”

华云生说:“你上次不是跟我说过,那个机二零联席会议的周会长,还有临机集团的唐子风,都去夏梁见过你吗?”

“那不能算。”高锦盛说,“他们是去向我示威的,不是去和我谈判的。两个人都是摆出一副官架子,觉得他们是代表国家的,我就是一个私人小老板而已,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他们这样来跟我谈,我肯定不会卖他们账的。”

“你想怎么样?让机械部的部长来求你吗?”华云生有些急眼了。

“这倒不至于,再说,机械部不是已经撤销了吗?”高锦盛说,“我只是希望他们能够有点诚意。要我停手,也不是不可以,但他们总得给出一些条件吧?我这几年,在夏一机前前后后投入了一个多亿,目的可不是为了做个小机床厂。如果现在半途而废,我前面花的钱,不就白费了?”

华云生看着高锦盛,好一会才问道:“锦盛,你刚才这话是认真的吧?”

“当然是认真的。”高锦盛说。

华云生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那我也就不说啥了。锦盛,你好自为之吧。”

第362章 人人喊打

几家主要媒体密集报道机床行业的价格战乱象,这一情况一开始并没有引起太多人的关注。毕竟机床只是一个小众行业,再加上夏一机床、箐北机床、前堰第一机床等企业都属于大型企业,它们之间的竞争,对于广大中小企业来说,纯粹就是神仙打架,与已无关。

可随着报道的逐渐深入,配发的评论员文章一篇比一篇更犀利,一些敏感人士终于意识到风向不对,开始紧张起来了。

“老李,这篇文章你看过没有,我觉得是有所指啊。”

芮岗的一家茶楼里,新塔模具公司董事长叶永发向自己的老朋友、福美厨房用品公司的董事长李永福说道。他手里拿着的,是一份中央级的大报,上面正有一篇讲述夏一机床价格战事件的文章。

“这应当是那个高锦盛搞出来的事情吧。”李永福带着几分幸灾乐祸地说,“这个王八蛋过去在芮岗搞风搞雨,大家都怕他。现在他搞到国家头上去,直接被报纸点名了,我看他怎么收场。”

叶永发摇摇头,说道:“老李,你没看出问题来。这几天,我一直都在关注报纸上的文章,觉得苗头有点不太对。这件事再发展下去,恐怕就不是高锦盛一个人的事情,而是要连累到咱们头上了。”

“连累到咱们?这怎么可能?”李永福一怔,坐正了身体,盯着叶永发,惊愕地问道。

叶永发说:“前几天,报纸上只是讲夏一机不顾大局,盲目打价格战,扰乱市场。再后来,就是说夏一机的背后是锦盛集团,还提到这个锦盛集团是咱们井南的私人企业。”

“那又怎么样,咱们井南的私人企业多了。省领导不还说咱们井南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民营经济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吗?”李永福说。

“问题就在这了。”叶永发说,“今天这篇文章,写得就很露骨了。这个评论员说,井南的民营经济能够发展得这么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也离不开全国各地的支持。国家支持井南发展民营经济,是希望井南的民营经济能够成为国家的助力,成为中国三驾马车中的一匹骏马。

“可锦盛集团的种种作为,却让人不得不提出一个疑问,井南的民营经济发展起来之后,到底是会反哺整个国家,还是会反噬整个国家。”

“反噬?”李永福一下子没听懂这个词。

“就是反咬一口的意思。”叶永发解释道。

“反咬一口,这怎么可能呢……”李永福的话说到一半,脸色蓦然就白了:“叶总,报纸上这样说,是什么意思啊?”

叶永发黑着脸说:“还能是什么意思?你想想看,高锦盛收购了夏一机,然后搞价格战,把箐机、前一机这些老牌国营厂子都搞得要破产了,国家能没什么想法吗?而高锦盛能够打得起价格战,靠的就是他在井南赚的钱。

“人家报纸现在就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井南的民营企业这么牛,是不是国家让你们赚的钱太多了?

“我给你念念报纸上的这段话:……如果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井南民营经济非但不能服务于全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反而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障碍,那么,这种政策是不是出现了偏差。”

“靠!靠靠靠!我靠他高锦盛的老爹,我靠他高金明!”

李永福连曝了好几句粗口,似乎不这样骂街就无法发泄出内心的愤怒。

“叶总,这明明是高锦盛自己作死,怎么说到咱们整个井南来了?照报纸上这个意思,是说国家给咱们井南的政策太好了,要让国家把政策收回去,是不是?”李永福求证道。

“就是这个意思。”叶永发说,“你现在知道我为什么紧张了吧?”

“叶总,国家不可能收回政策吧?”李永福怯怯地说,“现在不比前些年了,国家不是一直在说搞市场经济吗?而且大前年咱们还加入了wto,报纸上都说以后的政策肯定是越来越开放的,不可能再收回去。”

叶永发冷笑道:“国家啥时候说过要收回政策了?但如果咱们井南人自己作死,搞得国家不痛快了,上头把一些口子稍微收一收,比如外贸卡你一下,原材料限制一下,用电限制一下,你会不会难受?”

“可是这样一来,国家收的税也少了呀。”李永福还在做着最后的挣扎,他其实并不是想与叶永发争论,而是想给自己找一些安慰。

叶永发说:“你以为中国只有井南这一个省?国家给明溪一点好政策行不行?给霞海一点好政策行不行?政策这东西,稍微向谁倾斜一点,效果就大不相同了。说个最简单的,咱们省里准备修的高速公路,那可是需要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国家发改委只要给咱们拖上一两年,你想想你这家企业的损失得有多少?”

李永福傻眼了。

他的公司是做厨房用品的,现在这个行业里的竞争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除了产品设计、质量、价格、广告等等之外,物流速度也是决定企业成败的关键。现在各地都在修高速公路,井南也同样规划了好几条,其中有一条就是从芮岗通过的。

李永福评估过,如果这条高速公路修通,他公司的产品运输时间能够缩短两天,这对于他争夺外地市场是大有帮助的。反之,如果这条高速公路迟迟未能修通,而他的竞争对手却拥有了运输的便利,他在竞争中就会处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那么,国家发改委把一条高速公路的申请压上一两年,会是很难的事情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除了高速公路,其他方面的情况也是一样。电力、通讯、银行贷款等等,都是国家卡着的。国家如果真的觉得井南的民营企业家与国家不是一条心,有意要打压一下井南民营企业的气焰,在这些地方做做手脚,实在是太容易了。而这,就意味着大家的饭碗都要被砸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