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生人(1 / 2)
两个人互相依偎,等到天亮再想办法走出深山,可是说也奇怪,二人等了足足有两三个小时,天空依然是雾蒙蒙的,灰蒙蒙的,原始森林里的早晨,雾气弥漫,能见度极低,一眼望不到十几米以外的地方。
韩风和滕云炜虽然都是习武之人,耳聪目明,可是这也仅仅是在一望无边的旷野上,像这种天气,任何人也别想看清楚。
韩风轻轻扶起来滕云炜,两个人之前受的伤虽然么有得到医治,总算身体健硕,一时半会儿还不至于走不了路,在加上一晚上的休息,精神状态都好了很多。
韩风爬山一个低矮的石头,朝着远处看了看,叹气道:“这下麻烦了,这么大的雾,咱们怎么才能走出去?这....实在没办法辨别方向。”
滕云炜知道韩风心中焦躁,安慰道:“别担心了,我师父说过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总会有办法的。”
韩风柔声道:“傻姑娘,我不是走不出去,我是怕咱来的伤势,眼下咱们仗着内力深厚,还能坚持住,我就怕时间一长,那些伤口会感染。”
刚说到这里,韩风就觉得自己左边肩膀隐隐有种肿胀刺痛的感觉,可又不想让滕云炜替自己担心,只好假装云淡风轻的笑了笑,“不过你说的也对,咱们一边走一边做标记,总能走出去的。”
韩风坚毅的语气,让滕云炜原本有些惶恐的内心,有安定多了,这个男人可以带给他安心,这就足够了,她不奢求别的什么,珠光宝气,前呼后拥,这对于生于大富大贵之家的滕云炜来说,根本不缺少这些。
人类在长大成人以后,所有的表现都和自己之前的经历密不可分,苏霍姆林斯基有句话叫:“环境还是一个人的父亲,童年时一个人的母亲。”这句话说的很有道理,说的就是人们在长大以后的待人接物的过程,都或多或少的对于自己的童年经历进行补偿。
毕竟每个人的童年都不一定是完美的,都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缺失,一个人在小的时候越是缺少什么,长大以后就会不自觉的寻找那些原本的缺憾去弥补。
比如经常看到新闻上说什么少女,为了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嫁给一个比自己打几十岁的老男人,或者什么十八岁少女寄给八十岁的科学家之类的,一般人听说道这种新闻,往往都会暴跳如雷,口诛笔伐,不过现在看起来,在这个笑贫不笑娼的年代,其实也无可厚非。
韩风知道,如果从童年的角度去分析,就很容易得出答案。
凡是在鼓吹那些“宁愿在宝马车里哭,也不愿意在自行车上笑”的人,往往在童年时代都会因为经济问题过得比较坎坷和艰辛,正因为在孩提时代就烙上了贫穷的烙印,这才需要在成年以后进行弥补。
而那些选择嫁给爱情的人,或者说不那么过分追逐金钱的人,往往在童年时代都过的比较舒服,最起码物质生活一定相当充裕,这是肯定的。
韩风知道,滕云炜就属于后者,这小姑娘从小就在父亲和哥哥的羽翼下,从来不缺少前呼后拥的随从,从来不缺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她缺的恰恰是母亲去世以后,父亲和哥哥情感不够细腻,她却好一个真正关心和爱护她的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