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利保本(1 / 2)

加入书签

“黄金可能不行,铜倒是可以,那以什么比例兑换?你们制造的钱币质量如何?”松浦嘉信问道。

刘信启从胸兜里摸出来几枚铜币,都是最近几个年号的通宝,质量非常的好,棱角分明,字迹清晰。递给松浦嘉信后说道:“这种质量的铜币,按重量和你换铜料,一斤铜币换三斤铜料。”

松浦嘉信将铜币拿在手里仔细查看,发现质量确实很好,已经超过了赵国官造的钱币质量,点了点头后道:“质量确实可以,不过按照你说的这个比例兑换,我就无利可图了,反而有可能会赔一些进去,一斤铜币换一斤半铜料好一些,我能赚一点点,也让下面干活的人不白忙活。”

1:1.5的比例,刘信启的利润估计连三成都没有了,跑这么远的海路,赚这么一点利润,会被人笑掉大牙。

两人正式进入商业谈判模式,一个漫天要价,一个坐地还钱。

“一斤铜币换一斤半铜,不说我铸钱耗费的人力物力,就算来回赵国和倭国跑船的本钱都不够,我无论运什么来倭国,都比这个利润高了。一斤铜币换两斤半铜吧,我们各退一步。”

经过几轮磋商,最后定在一斤铜币换二斤一两铜料。

虽然这个利润比不上其他货物暴利,但是胜在稳定长久,细水长流。只要不沉船,基本就不存在赔本的风险。

做海贸生意,暴利风险大的货品要有,稳定量大利薄的也要有,这跟后世家庭投资的理念基本相同,薄利保本,暴利博发财。

而且除了利润稳定之外,还有一个好处。只要等倭国完全接受了兴汉盟制造的铜币,建立了信誉,到时候就可以尝试让兴汉盟的纸币进入倭国市场了。

两人商议完后,刘信启又让其帮忙在平户城购买了一些平价的粮食,免得空船跑回登州。

除了粮食,松浦嘉信还向刘信启提供了三万斤铜料,用来换铜币,刘信启先为这第一批铜料支付了白银,等铜币铸造好了,再运过来换回白银或者继续换铜料。

九月十五日,采购的粮食都已经装船,总共有两万石,掏空了平户城的余量,等兴汉盟的船只一走,估计平户城的粮价会涨很多。

刘信启将刘信德留在了平户,与他一起留下的还有两个情报组织的倭国负责人、一个大队的水师官兵、一艘县级沙船和在平户俘虏的九艘早船。

刘信德是刘信启的同辈人,在齐州刘家堡时,与刘信启一同被族里安排到山里避难,刘信启邀请其参加了狩猎队,是第一批被刘信启附武将卡的十几个人之一,随刘信启一起反攻刘家堡,一路走来功劳有一些,苦劳也有一些,原职位是一艘县级沙船的船长。

此人能力不是很突出,但是各方面都还算可以,属于中庸的人才,为人稳重,平时话较少,但是执行力十足。

留刘信德在平户做负责人,就是看中他的稳重,兴汉盟目前在倭国的政策就是以稳为主,稳住这条贸易路线,为兴汉盟持续的输送给养。

在后续的两个月时间里,刘信德主要工作就是平稳的交接城内城外的两处各两百亩地,然后招募当地人训练掌握好手里的十艘船(一艘县级沙船,九艘平户海战缴获的早船),等两个月之后,登州后续派往倭国的移民到达,再徐徐向倭国畿内五国发展,在那里开设商栈,一边做生意,一边打探消息。

十五日巳时,十二艘大船和两艘走舸满载从平户港出发,刘信德在港口送别,松浦宜信也来到港口,代表松浦家送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