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2 / 2)
“只是什么?”
“只是见面不如闻名。”
“你……”司马青大怒。
“诸位可知道这位司马才子的家世?”袁群大声对众人说道。
大多数人都摇头表示不知道,少数人露出所有所思的表情。
“不才恰恰听说过一些,就给诸位介绍一下。”袁群说道:
“江州司马家族据说可以追溯到前晋时期,有司马皇族血脉。诸位都是读过书的人,前晋司马家的种种作为想必都知道一些吧,我就不都赘述了。”
“咱们就说说江州司马家,前隋还只是一个地方小族,家中只出过一个县丞。”
“然而就是靠着这个县丞,在隋末之乱中他们家的田亩暴增百倍,成为江州数一数二的豪强。”
“至于中间发生了什么我就不多说了,诸位可以自己去打听一下,免得有人以为我挟私报复。”
“竖子,安敢辱我。”司马青羞怒交加,要不是见袁群人高马大自己恐怕打不过,估计就冲上去揍人了。
“原来如此,我说他怎么这么支持免税特权,原来人家是豪强。”
“呵呵……这个豪强来的也太容易了,不知道背后喝了多少人血。”
“这种家族难道不应该彻查一番吗?”
“他家不是有个县丞吗,怎么没有免税特权吗?”
“我是他家临县的,他家那个县丞死的早,大唐立国后就再没出过官身。”
“原来是这样,呵呵,他们家培养他没少花钱吧。”
“难怪他这么支持免税特权。”
听到众人的指指点点,司马青又羞又气,知道再待下去只会自取其辱,留下一句咱们走着瞧就落荒而逃。
见他狼狈的样子众人哄然大笑,觉得有趣极了。
然后在袁群、卫义、刘兢礼的号召下,诸多寒门出身的士子纷纷同意上书朝廷,甚至不少人答应私下串联更多的寒门士子一起上书。
这样的事情不是一地一处一次,而是发生在京城各处地方。
“免税特权必须废除。”
“荒谬,这自古以来就是官吏的特权,岂能说废就废。”
“自古以来就是对的吗?那为什么夏商周都没了?”
“狡辩……”
“是狡辩还是某些人屁股坐歪了……”
……
“这样做得罪的官吏就太多了,恐怕朝廷也不敢这么做。”
“二十年前天下官吏八成都出自世家权贵,谁能想到会有今天这种局面?没有人做就永远不会改变。”
“是的,就算这次失败了还有明天,还有更多志同道合者加入。总有一天我们能改变这个不公平的地方。”
“我辈读书人就应当有这种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夏国公的龙首四句乃吾之座右铭……”
……
“咱们力量太薄弱,想要让更多的人加入就要让他们看到利处才行。”
“虽然把利放在嘴里非君子所为,然我等都是俗人,必须要为五脏庙考虑,该有的利确实要讲一讲的。”
“大家也别羞于言利了,夏国公曾言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视之有度,用之有节,我们谋的是正当之利没有什么不可说的。”
“对,废除免税特权确实损害到了官吏的利益,寒门士子虽然家境不好,但免除一些赋税也能结余一些家用。最好把这些损失给他们补上。”
“如何补?”
“提高俸禄。”
“……此真乃良策也。”
“用更高的俸禄换取免税特权,此乃利益交换,可行。”
“何止啊,如此一来不论出身如何家世如何,享受的待遇都是一样的,乃最公平的方法。”
“既然诸位都同意,那我们就按照这个方法上书。”
“好,我赞同。”
在众多士子的讨论之中,一份完整的诉求渐渐成型,且随着士子的讨论迅速向京城之外扩散。
八大学报也来凑了个热闹,纷纷在头版刊登了这个消息。
渭水书院在棣州、黄鹤、申城、广州、峨眉、范阳、辽东七地抽调自己所有能调动的资源,有联合当地的大儒,创办了七所书院。
合称岳系八大书院。
仗着岳山的关系,这些书院都拿到了创办报纸的权力。
其中渭水学报为全国性报刊,其他七份也都是当地最著名的报纸,影响力覆盖全国。
上次让所有学报一起报道的事情还是甲骨文问世,这次第二次。
它们的报道也让这件事情正式出圈,成为天下所有读书人讨论的话题。
不出意料的是大多数都是反对的,不论古学派还是新学派,都有一个共同点,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
想让他们放弃免税特权,和杀了他们一样。
哪怕提出这个建议的人针对的是科举出身的官吏,也同样不行。
他们都不傻,有些事情是不能开先例的,否则很快就会造成全局的改变。
且以后朝廷的做官途径只有科举,再过几十年老一辈的官吏都死了,新一辈通过科举做官失去免税权。
到那个时候他们这些豪门大户就只能跟着一起纳税,这点远见他们还是有的。
所以在地方上反对派占据了绝对上风,支持派几乎发不出多大的声音。
京城好一点,但舆论也在渐渐的改变,主要是官僚阶层发现了情况不对,开始下场了。
但不管多少人反对,都无法改变士子们的想法。他们依然联名给朝廷上书,要求把免税特权改成提高俸禄。
原本大家都以为这件事情在朝廷引不起多大的风波,毕竟朝堂诸公大多都是既得利益者,怎么会同意这个建议。
然而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群体站了出来,为改革派摇旗呐喊。
那就是诸侯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