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不足(1 / 2)
“有件事情想必你也知道,道德经是老子,而老子不是道德经。”岳山说道。
“这我当然知道,老子的著作很多,道德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很多都失传了。”王绩道。
“那么你知道道德经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叫道德经的吗?你知道以前道德经是什么样子的吗?”岳山反问道。
“难道以前的道德经和现在的不一样?”王绩惊讶的道。
“肯定不一样,差别可以说非常大。”岳山说道。
“你怎么知道?你见过?”王绩追问道。
“我只是知道它以前是什么样子的,具体内容不知道。”岳山摇摇头道。
“你……真是气死我了。”王绩痛心疾首的道:“有机会见到先贤著作,你居然不好好研究研究。”
岳山心道,不是我不想研究,而是前世从马王堆出土的帛书甲乙本直接就氧化了啊。后世人也只能用科学技术恢复一小部分。
再说没事儿干谁研究这玩意儿啊,他又不是搞哲学的。他之所以知道这件事情,还是在考古纪录片上看到的。
“你还想不想知道以前的道德经大致是什么模样?”
“想。”
“那你就是这样求人的?”
“岳山小儿,信不信老夫和你同归于尽。”
“真是老不修啊,算了不和你一般见识。”
玩笑了几句岳山才正色道:“西汉之前《道德经》还叫《老子》,且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应该叫德道经才对。”
“德道经?”王绩激动的喃喃自语道:“居然如此吗,居然如此吗,德道经,德道经。”
不要小看只是两个部分颠倒一下,因果关系全变了。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只是两个字的顺序调整,意思就完全不同。前者是说这个人无能,后者是勇敢无畏不折不挠。
道德经和德道经,在哲学上的区别就更大了,对老子的思想解读也有很大的影响。这个发现直接影响到了国学哲学部分的研究。
古代研究道德经的人非常多,很多人几乎就快要抓到老子的核心本意了。
然而就是因为德经和道经的顺序被后人给颠倒了,变成道德经,而未能成功。
比如……
“王弼关于老子的著作你可以好好研究一下,已经很接近老子的本意了。”
“只是因为德经和道经顺序颠倒的原因,他离老子始终还差了一步,真是悲呼哀哉。”
王绩道:“王弼?可是魏晋王辅嗣?”
岳山道:“对,就是他。”
王绩道:“好,容我在好好把德道和道德的事情搞清楚,就去研究他的书。”
两人又聊了一些关于老子的理解,交流了一下感想,一直谈到太阳落山岳山才离开回家。
……
关于李承乾的任命,朝野争论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就接受了——不接受也没有办法。
李承乾上任后并没有急着把自己的心腹安插进东宫,而是先着手处理辽东四道的事情。
为了让权力的交接更加顺利,他派杜荷亲自前往辽东主持大局。
他本人每天都老老实实去内阁上班,跟着李世民学习如何如何处理国家事务。
一切都渐渐步入正轨。
时间进入二月份,在万众期盼下朝廷终于公布了第一批封国名单。
先是李渊的儿子李世民的兄弟:
荆王李元景、汉王李元昌、郑王李元礼、韩王李元嘉、彭王李元则、郑王李元懿等十五人。
然后李世民自己的儿子:齐王李祐、蜀王李愔、蒋王李恽、纪王李慎四人。
至于吴王李恪、魏王李泰、越王李贞三人暂时不封。李恪是想将来去东胜神州,李泰是想去南瞻部洲。
越王李贞有大才且和李承乾关系亲密,李承乾想留他辅政所以暂时没有给他分封。
对于这种好事儿,心中有大抱负的李贞自然是欣然同意了。
其他宗室如:李道宗、李孝恭、李神符、李道彦等人也都在此次的封国名单上。
这些人的封地集中在安南、吕宋岛、堂明(老挝)等地,条件自然是比较艰苦的。
尤其是安南和堂明这些地方土著势力庞大,搞不好就会被土著人给灭了。
但正应了那句话,只要有利可图这些人不介意去死。期盼了这么久的封国终于到手,又岂会放弃。
李世民当然也不会看着他们去送死,前期会派遣海军过去提供保护的。甚至会一直在那里驻军,既是为了镇压土著,也是为了震慑诸侯国。
封地是分下来了,可很快这些人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没钱。
这些宗室过的肯定比普通人强,但要说家产,还真不一定能有多少。
李道宗、李孝恭这些肯定是家大业大,李元昌这些太平王爷除了那点食邑就只有皇家赏赐的一些财物。
加上平时开销又大,还真不一定能有多少余粮。维持山珍海味的生活没问题,用来开发封国就是杯水车薪。
这个时候皇后就出面了,贷款。
皇商行开通的有金行业务,功能其实就是皇家钱庄。只是古代人还是习惯把钱放在这里手里,没谁愿意存在金行里。
至于贷款业务就更别提了,给百姓放贷会被戳脊梁骨,而那些高门大户又不缺钱。
所以长久以来金行的主要业务是充当中央银行机构,替朝廷转运货币。
现在金行终于找到合适的业务了,给这些封国提供贷款,以封地的税收作为抵押。
对于这种好事儿诸侯王自然没有不同意的道理,纷纷找到长孙无垢签署了贷款协议。
然后李承乾又出手了,鉴于诸侯王可能对自己的领地不太了解,或者本身不是治理国家的那块料。
内阁免费给诸侯国提供人才招募计划,和商业以及农业规划。只要他们按部就班去做,不说能变得多厉害,起码能把封国经营下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