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1 / 2)

加入书签

感慨一瞬, 伊万走进茶屋,然后便站在门口,微微怔住了。

跟在他身后的上海美术馆馆长探头穿过小木门缝隙,顺着伊万的目光,也瞧见了挂在茶屋墙上的两幅画。

其中一幅他见过, 便是曾挂在他办公室里的那幅《上海田子坊》。

另一幅却是他也没见过的新画。

鲜艳的色彩和跳脱的笔触瞬间抓住赵丹英眼球, 因为站在门口根本看不清,他不自觉轻轻推了下伊万。

伊万倒也完全没意识到有人十分不客气的推了他, 因为他也正想更靠近一些。

没有在长木椅上就座, 伊万走到墙边, 距离两幅水彩画一步之遥,仰着头,一瞬不瞬的盯着《思念》。

赵丹英与他并肩,一模一样的仰头姿势,一模一样的盯着《思念》。

茶桌边, 就只剩下法国翻译坐着与沈佳儒和华婕相对, 场面一时无比诡异。

华婕攥着拳,仰头看着伊万的黄色后脑勺和赵丹英的黑色后脑勺,以及自己两幅被后脑勺遮挡了下缘的水彩画。

她深吸一口气, 有些紧张。

沈佳儒却忽然放松下来,他身体后仰,舒展闲适的翘起二郎腿,甚至有闲心转头望了望窗外的沪上风光。

看样子,他不需要废话太多,去跟伊万介绍自己此次约见的目的,也不需要费劲的跟伊万介绍华婕的两幅画了。

估计,一会儿伊万会主动坐回来,问他和华婕关于那两幅画的问题吧。

沈佳儒懂得,艺术家一旦走进画作中,难免会变成一千零一个问题。

他料的没错,只是这一等,就是四十分钟。

伊万对一幅画的深入欣赏持久度,连赵丹英都扛不住了。

最后变成所有人坐在茶桌边,一边喝茶,一边看着今天最重要的客人,在《思念》前仰着脖子罚站。

……

法国人热情喜爱社交,热爱生活和仪式感。

他们崇尚浪漫,崇尚自由自在,崇尚洒脱和慵懒,崇尚高格调和高品位。

伊万这些年深深浸淫在艺术圈里,虽然年纪大了,却也并没有沉在古典油画和过去曾辉煌过的各种流派中故步自封。

相反,他本人虽然对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有些一言难尽,但不得不承认,这些流派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反而给了他更多期待和惊喜。

而华婕的作品,却是在传统流派对纯粹的视觉美的多方位多角度追求中,融入了超现实主义的极端情绪表达元素。

但,仍是美的。

色彩和笔触对视觉的冲击,是令人享受的。

它不单纯的追求对观点的表达,和情绪的宣泄,很大程度上,仍是朝着‘好看’去的。

但这些融入进去的情感,真的太值得人不断不断不断的去回味了。

原来,这个小姑娘远远不止《和谐》而已。

伯纳德猜测说很多天才艺术家多是一幅画惊炸世界后,便会彻底沉寂,说这个16岁的中国女孩儿可能也是这样。

但显然,伯纳德这次猜错了。

不过,虽然猜错了,但那幅《和谐》恐怕是买的大赚了。

伊万眨了眨眼,深深吸一口气,仿佛能从面前的《上海田子坊》中修道上海街道的潮湿气息和灰尘味道。

《思念》的放肆和潇洒,那种喷薄情感的宣泄,令人浑身发麻,尤其是伊万这种对艺术品极度敏感的人,简直对这幅画如痴如醉。

法国人并不以性为耻,相反,他们认定了性是最健康也最美妙的事,它可以代表浪漫,代表勇敢,代表快乐和不羁等等,但就是不能武断的说它会令人蒙羞。

而这幅《思念》,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或许还是隐秘而羞涩的无法宣之于口的前卫之作。

你会评价它用色大胆,评价它笔触狂野,评价它情感充盈,有初生牛犊极具冲击性的表达。

但恐怕很难像伊万这个法国人一般,觉得它在表达一个青春期懵懂的少女,对性初始的好奇与莽撞认知时,真的太过高级!

因为两国文化的差异,伊万这居然是第一次看到如《思念》般,如此表达情和爱的。

画者对此感到羞涩甚至羞耻,想要将情绪敛在画中,让它含而不露。

可有些情绪却像自己拥有生命,在沉寂处爆发出更惊人的宣泄力量。

这幅画就像被洪水冲击的山庄,你越是想要堵,洪水却总是在无处宣泄后汇聚的更厉害,变成更加威力无边的力量,冲破所有防线。

伊万仿佛看到《思念》中的所有线条和色彩,都变成了烟花,在自己眼前炸开。

绚烂又性感。

而再将目光转向《上海田子坊》时,伊万又不得不承认,中国人对爱的含蓄表达,也真的有一种千丝万缕在心头般的撩拨细腻之美。

深夜,情感放肆宣泄成《思念》。

天亮了,太阳照亮人的面孔和表情,人们收敛心事,只能小声的诉衷肠,化成这一幅《上海田子坊》。

他们两幅画,如果拆分开单独展览,你会赞叹它才华惊绝,会品评它的画风、笔触、色彩和构图等等。

但两幅画放在一起,你却能体会更深远更强浓的情感。

完整的,连续的,延绵不绝的故事涌上心头,令人浮想联翩,仿佛欣赏了一场莎士比亚话剧般,内心悠荡难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