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夏监国5赤塔(1 / 2)

加入书签

赤塔。

如今的赤塔已经是一座人口超过五万的大城,因为此地是大夏国赤塔省的省府,管辖着贝加尔湖以东,额尔古纳河以东、勒拿河以南、斡难河以北的广袤地区,拥有赤塔、乌兰乌德、尼布楚三个府。

经过接近三十年的发展,大夏国已经将赤塔省当成了“龙兴”、“资源”、“兵源”三合一的重点省份。

龙兴就不用说了。

资源,如今的赤塔省,是大夏国拥有炼硫(三府均有硫铁矿)、炼硝(三府都有硝湖)、炼铁(尼布楚、赤塔附近都有褐铁矿,品位在30%左右,虽不如鞍山,但也算不错了)、湖盐钾盐(后世依琳卡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钾肥厂、火药厂所在)、炼铜、炼银(赤塔是远东地区最大的铜矿、银矿之一),煤炭(尼布楚)、木材完整工业资源的省份之一。

这是工业资源,除此之外,这里还出产白鱼(因果达河、斡难河、希洛克河、楚库河)、黄羊(尼布楚大草原、因果达河流域、希洛克河流域)、盘羊(肯特山、北山)、多种鹿群(驯鹿、驼鹿、马鹿、狍子)、马匹(一种介于蒙古马与雅库特马之间的马匹,比蒙古马更耐寒,比雅库特马更高大)等动物资源。

另外,漫山遍野的白桦、雪松、冷杉、山毛榉、椴树也应有尽有,否则墨尔迪勒也不会成为大夏国第一个造船基地。

这里还是渔猎部族、游牧部族、农业民族交汇之处,像索伦人便是典型的渔猎部族,蒙古部落是典型的游牧部族,而达斡尔则是半牧半农的部族。

历史上,此处才是像拓跋鲜卑、铁勒、蒙古等部族真正的龙兴之处,因为此地相较漠北纬度更高,便更加苦寒,森林密布,便于初兴的部族隐藏实力,而草原、森林夹杂,实际上让这里的部族更加剽悍(丰富的野兽资源让打猎成为重要谋生手段,若是猎人众多,又让军事水平的发展成为可能)。

当然了,历史上诸部只是对当地显而易见各种资源的粗粗利用,大多依靠河流主干道居住,而现在大夏帝国的开发力度恐怕历史上几千年加起来也比不上。

以前说过,这里的索伦十一部加起来也就五千户左右,部落多半在几百户,而丁口最多的是布里亚特蒙古人,他们加起来有一万多户,若是加上贝加尔湖以西的蒙古人,更是可能达到五万户以上。

然后就是雅库特、乞尔吉斯、喀尔喀蒙古等小部落了。

随着大夏国的疆域越来越大,大量的部族被纳入博格拉部,并迁移到其它地方,如今这里的索伦部落虽然还拥有上万户的部落,不过真正的索伦人已经只是少数了,大部分都是其它族群,山里的野人部落逐渐迁移到南面也是构成之一。

无论如何,如今赤塔省的索伦人、蒙古人都在两万户以上。

同时,这里的希洛克河流域、楚库河流域都是腐殖层深厚的黑土地,自然也是大力发展农业的好地方,尼堪自完全占据此地后,已经先后向此地迁移汉人农户超过三万户,如今已经成了赤塔省人口最多的族群。

这就是七万户,按照一户四口计算,便接近三十万。

三十万,放到后世也就是一个县城的人口,不过在眼下的赤塔省却是一个奇迹,若是算上此地的官员、工匠、士兵,三十万绰绰有余。

三十万,看起来并不起眼,不过笔者这里可以做一个比较。

后世的蒙古国,占据整个外喀尔喀,坐拥关外(边关)最大的草场,人口只有三百万左右,而在此时自然没有这么多,喀尔喀三部户数都在两万以上,这就是六万户,也按照一户四口计算,也才二十四万,实际上,按照喀尔喀部落现在的医疗水准,丁口也就二十万左右,这还是加上了由于满清-察哈尔内乱逃到此地的部落。

也就是说,以前在漠北强部里面的“蛮夷林中”至少在丁口上已经媲美甚至超过漠北了,林中的草场虽没有漠北广袤,不过却由于农业的增益(黑麦、燕麦的秸秆都是上好的马匹饲料,加上豆料等粮食作物,马匹的营养还在漠北纯粹吃草的马匹之上),饲养的牲畜,无论是战马,还是牛羊牲畜,无论个头还是数量都在喀尔喀之上。

进而,就算尼堪的大夏国四分五裂,以林中为根基的地方依旧是牢固的基础,还是一处拥有农、牧、工基础,并有一定人口的上好基础。

这样的省份,尼堪怎会胡乱规制,胡乱安置人手?

别的地方不论,赤塔省每一个人省级官员的人选都是经过当今皇帝深思熟虑的。

所有的人都是这么想的,你可以将此地当成真实历史上大清帝国麾下丁口可自由往来的东北三省,加强版的三省。

孙德舜也是这么想的。

眼下的他正在按察使府邸后院的亭子里烹茶听戏。

他这倒没有违规,因为明日是他的生日,故此他请了两日的休沐,可以正大光明在家里享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