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藏风云3萧墙上(1 / 2)

加入书签

成都西北,万山丛中,茂州到汶川的道路上,正跋涉着一支马队。

马队约莫三十多人,每匹马身上都驮着货物,太半是从康藏地方换来的牛

羊皮毛,不过跟着他们的还有约莫一百匹马,仔细看时,正是青海地方盛产的三种良马之一的大通马,一种蒙古马与当地土杂交形成的良马。

青海地方,除了大通马,尚有河曲马,原产地就是在黄河大拐弯处(海南),以及柴达木马。

大通马比蒙古马略高,对于此时的四川人来说已经相当了不得了,故此趋之若鹜。

眼看这支马队还是马贩子,不过这一幕在如今的川西甚是奇怪。

眼下,张献忠的大西国占据了以成都为中心的大平原地带,而在更西边的山地地带,北面是茂州-汶川总兵朱化龙的地盘,南面是雅州-嘉定州-眉州总兵杨展的地盘,朱化龙与杨展是至交好友,两人一南一北,张献忠曾发兵“进剿”过,不过都铩羽而归。

故此,朱化龙、杨展对张献忠便形成了钳制,加上东面的曾英,南面的曹勋(叙州)、王祥(四川位于长江以南的州县),北面的大夏国以及汉中的贺珍,张献忠夹在中间动弹不得。

此时,雅州(后世雅安)到茂州一带,除非从北面大山绕一个大圈,否则无路可通,只能经成都附近通达,不过张献忠与明军之间不共戴天,人家岂能让你顺顺当当往来无阻?

但这支马队就是做到了,不但做到了,他还是唯一一支往来茂州-成都-雅州的商队,当然了,雅州直通甘孜,并不需要这支马队的货物,不过他们却是来自雅州的。

这就奇怪了。

但秦峰一点不觉得奇怪,他今年刚好三十岁,雅州本地人,还是这支马队的护卫队长兼掌柜,这支马队的后台老板是川西最强大一支明军的首领杨展,明末武探花,曾在川南与大西军大战过,以少数人马大败冯双利,打的张献忠一度有些怀疑人生,若是在正常历史上,加上清军南下,最终导致他们慌不择道向东奔逃。

这个时空下,张献忠占据成都后,也有南下占据云南的打算,还准备一路南下在泸州过江,不过还是被杨展拦住了。

都说明军孱弱,不过至少在四川几支兵马来看,一点也不弱,杨展、朱化龙、曾英,都是一时之选。

这支商队存在的前提是,大西军有钱,非常有钱,却缺少马匹,杨展、朱化龙有马匹,却缺少钱,而康藏的牧民有的是毛皮,于是,在一种诡异的情形下,三方达成了某种默契。

当然了,最为敌对方,朱化龙也不会允许马队一次性给大西军输送大量的马匹(他也不可能办到),每次最多一百匹。

这一百匹,每匹价值五百两,还有价无市,除了这支马队便再无分号,就这一百匹战马便价值五万两,故此,就算朱化龙、杨展、张献忠、康藏的土司都不是好人,新来的和硕特蒙古人更是如此,但为了这惊人的利润,就算搭上几条性命也是值得的。

茂州到汶川,道路崎岖,也只有熟悉路径的马帮可以通行自如,当然了,作为马帮的掌柜兼护卫头目,秦峰靠的自然不是武力,而是人脉。

眼下,马队正好走到了茂州到汶川中间的路上,队伍正在埋锅造饭,秦峰抱着一柄大刀靠着一颗大松树闭目养神。

前面说过,秦峰是雅州人,不过最近几年却是“去向不明”,前年才返回雅州,他原本是前四川总兵邓玘手下的一个亲兵,当时邓玘带着四川兵去山东与尼堪一起围困孔有德时,邓玘才十六岁,这样的亲兵,也只能干一些沟通往来、端茶递水的活计,按照此时的风气,偶尔给像邓玘这样的大将铺床叠被也是有的。

击败孔有德之后,邓玘发现秦峰不见了,当时他也没在意,毕竟战场上太混乱了,不幸战死在哪个犄角旮旯也是有的。

但秦峰不是。

他跟着瀚海军跑了,原因这有一个。

他本是雅州的汉人,却被山上的夷人抓上山当过“娃子”,后来被邓玘救了,但在当娃子的那几年,他是在极度恐惧无助中度过的。

不过自从当上邓玘的亲兵后,他眼中的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加美好。

别的不说,在登莱战场,所有的明军,无论是山东当地兵,还是京营兵,浙江兵,关宁军,河南兵,四川兵,都对山东当地的人无差别展开了劫掠和屠杀,除了一支队伍。

瀚海军。

当然了,贼军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明军、贼军眼里,这世上只有两种人,需要自己孝敬、畏惧的人,以及被自己欺压、剥夺的人。

非但如此,秦峰虽小,不过他也明白,击败孔有德那场战斗中,立下最大功劳的还是瀚海军,其他人不过恰逢其会罢了。

故此,当那场战斗快要结束后,秦峰就跟着瀚海军跑了。

以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对于他这样的人,放到瀚海军里实在太浪费了,于

是灰衣卫便成了他唯一的去处。

三十岁的秦峰身材不高,略显矫健,样貌普通,会武艺,也能说会道,如

今是川西灰衣卫的大头目。

他回到此地已经三年了,在这三年,他几乎走遍了整个川西。

可以前他眼中的世界依旧未变。

一开始,大西军拿下成都平原后,还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运动,大有一番以此为基大干一场的模样,不过在张献忠北上、南下两次行动失败后,他便变得暴虐多疑起来。

眼下,成都平原的农户除了被杀的,全部变成了大西军的农奴,他们一年上头要辛辛苦苦为大西军种植粮食,每年只能留下少量粮种和自己吃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