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向东2令人意外的弘吉剌部(2 / 2)

加入书签

“前不久,江格尔大汗除了征兵以外,还向各部落派遣了大量的阿訇,哦,也就是天方教的学者、教师,就好像准格尔部向各部落派遣班第达一样,就是要彼等虔诚向教”

“派到弘吉剌部的阿訇自然发现了该部的一些并不尊奉教义的情形,便立即向江格尔大汗禀报,江格尔大汗自然恼怒异常”

“陛下”,只见此人不禁笑了起来。

尼堪也笑骂道:“博木博果尔,你这厮是否又想说什么?”

原来此人竟然是原本的黑龙江流域的索伦大汗博木博果尔的儿子,也叫博木博果尔,在黑城各级学校念完后到了五原骑兵学校继续学习,就在两年前才毕业,不过从他刚才这些话语来看,一看就是一个学习成绩相当优异者。

“陛下赎罪,末将在外面审问时就想到,以哈萨克这样的情形,听说江格尔大汗的父亲叶斯木汗在位时国力最为强横,就在那样的情形下,哈萨克汗国也就是一个部落联盟,当时职部就在想,像这样的国度,加上中原以北所有的草原部落,想要长久的话,宗教看来是唯一的选择”

“职部估计这江格尔大汗肯定是想大力、严格推行天方教,当境内都是此教的虔诚信奉者后,汗国的首领再以宗教以及部族领袖的面目出现便会事半功倍了”

“呵呵”,尼堪却毫不犹疑打断了他,“也不一定,想那阿拉伯帝国、波斯帝国,无一不是虔诚的天方教信奉者,却都兴旺不长,以朕观之,宗教自然是利器,不过利益终究是最根本的,以中国为例,得享国祚较长的王朝并没有让全国上下都笃信某教,还是施政、国力最为根本”

此时,包括博木博果尔在内的人听了都为之一凛。

博木博果尔赶紧回道:“陛下所思,臣等不及万一,受教了。末将继续说,这弘吉剌部,便是与江格尔关系较近的诸部中对天方教最淡的部落之一,部民大多数还是笃信传统的萨满教,一来抗拒征兵,二来抗拒此教,于是便对江格尔的命令阳奉阴违,这下便惹恼了江格尔大汗”

“他将弘吉剌部全族降为黑骨头,哦,也就是包括阿尔斯楞在内并不享受联盟的优惠,都是普通牧户,陛下,在其国度,白骨头才是贵族,部落比官今后将由江格尔大汗指定,而不是由弘吉剌族世袭,这阿尔斯楞肯定不干了”

“不过江格尔也不怕,这弘吉剌部落的大帐夹在乃蛮部、钦察部、准格尔部、大玉兹之间,四周不是江格尔的亲信部落便是敌国,根本不怕他造反,于是这阿尔斯楞便准备投靠正在额尔齐斯河南岸一带游牧的古木布部,陛下,那古木布原本是杜尔伯特达赖台什最喜爱的儿子,其部落的精华也在古木布那里”

“古木布投靠巴图尔后,其手下本来就有一万两千帐,加上以前依附于达赖台什的一些个小部落,其一部便有一万五千户,在如今的准格尔部也算是一个大部了”

“但古木布这厮的胆子却很小,不敢接纳阿尔斯楞,向巴图尔禀报后,巴图尔也是这个意思,无非是大战刚过,双方都是筋疲力尽,此时再惹恼江格尔并不合算”

“那就来向我求援,彼等就不怕我大夏国与哈萨克交恶?”,尼堪插了一句。

博木博果尔脸上又露出了微笑,“陛下,大夏国连续击败俄罗斯、满清、李自成,加上以前在乌伊河流域大败中玉兹诸部,如今您的威名已经传到哈萨克一带了,何况您出自林中,那弘吉剌部也号称林中大部,不过他那林中自然指的是大兴安岭,又笃信萨满教,于是……”

此时尼堪的面色也严峻起来了,“就是要接纳弘吉剌部,最近的路程便要越过古木布的领地,正北面又是乃蛮部,如何能接应?”

此时王文慧接过了话茬,“陛下,微臣倒是有个主意”

“讲吧”

“是,陛下,以前临潢府独立旅的罗继志还是灰衣卫的时候曾混在商队里处理过满清密探满达海一事,在那件事里,他最远曾抵达克烈、乃蛮部共同控制的萨雅克湖,并沿着额尔齐斯河摸到了古木布大帐所在的阿克苏附近……”

尼堪似乎有些明白了,不过他并没有开口,而是继续等着。

“陛下,由于古木布与苏都奎、扎布两位台吉的牧场就隔着一条额尔齐斯河,这几年,双方为了避免冲突,都将主要的牧场远离河岸约莫有五里左右,除非大旱,彼等是不会到额尔齐斯河去饮水的,而哈萨克的克烈与乃蛮两部也避免与我国冲突,也尽量远离萨雅克湖附近”

(作者按:萨雅克湖是一系列咸水湖,只有极少数的淡水湖,是目前大夏国定方府与哈萨克的分界线,目前大多数湖泊都在哈萨克人手里)

“如今是夏季,乃蛮部的牧户大多都迁到了北边的萨雅克湖附近,不过并没有抵近萨雅克湖,于是在萨雅克湖东南,额尔齐斯河西南,便有了一条南北长约两百里,东西宽约五里到十里不等的狭长地带,阿尔斯楞若是能够成功抵达离额尔齐斯河只有十里左右的地方,便可以从那里大致沿着额尔齐斯河西岸一直北上,不远处便是郭天才将军镇守的定方城了”

“至于那江格尔”,此时王文慧也露出了笑意,“其刚刚在伊犁河谷大败,元气大伤,肯定不敢招惹我国,只能坐看弘吉剌部离开,就算彼等几年后缓过劲儿来了,其东边有准格尔汗国,他们可是世仇,不共戴天那种,就算对我国有想法也会暗自忍着”

“好!”,尼堪不禁站了起来,“就这么办,巴彦,定远府城就由朕替你守着,你带着三千骑出动一下,接应弘吉剌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