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雄心之五敕勒川之战上(1 / 2)

加入书签

只见以木寨为中心,上下约莫半里的昆都伦河冰面突然在剧烈的爆炸声中

破裂了,一刹那,至少有一半的骑兵掉入了冰窟!

“笃笃笃……”

一阵既像马蹄声,又像钝器敲在冰面上的声音从下游传过来了。

不多时,约莫三百骑从昆都伦河的南面过来了。

只见他们的冰面上飞驰着,丝毫也没有担心滑倒的样子——这是孙传宇麾

一支给战马按上了有着铁钉蹄套的龙骑兵。

他们抵达破碎的冰面附近后,就在马上举着火枪对残存的、正在摇摇晃晃冰面上挣扎的蒙古骑兵展开了射击,一排射击完毕后便转向后面。

木寨北侧驿道上的达延睚眦欲裂。

“好歹毒的蛮贼!竟然在冰层里藏下火药!”

眼下他是欲哭无泪,这一段冰面被破坏后重新冻好至少还要五日的时间,而这五日,他这残存的人马能坚持下去吗?

……

朱克图没有退路了。

他所在的土默川大平原就是历史上的敕勒川,实际上是主要是指由黄河在

前套附近最大的支流大黑河流经的地区,大黑河两岸,密布着由两万户汉民开垦的良田以及沿着河岸的一百个农庄,农庄虽然都有土围子,不过是挡不住蒙古骑兵的冲击的。

朱克图可以舍弃土默特左翼古禄格的牧民,因为他们可以骑上马快速奔逃,他不能舍弃这些农户,因为他们逃无可逃。

只能在敕勒川一带与卫拉特骑兵大战一场!

时至今日,尼堪麾下的常备骑兵也有了一些变化。

飞龙骑这边依然以冷兵器为主,不过在见到建奴的虎枪后,尼堪与一众工匠商议过后决定对飞龙骑长枪的制式进行了调整。

还是一尺长的加厚匕首形状,下面攒着大团红缨,不过在枪刃与木杆的结合部位多出了一个向上翘的小枝,类似于虎枪的枪钩,小枝内侧开刃,既可夹住敌人的兵器,若对方也是长枪,还能将其枪杆割断。

装上小枝后的飞龙骑长枪长一丈一尺,枪刃的套筒也长达一尺,与枪杆紧紧连在一起,整只长枪重达十斤,也只有飞龙骑的勇士才能舞动它。

加上小枝后飞龙骑的防御能力增加不少,也减少了突阵时的损失。

作为肉搏兵种,时至今日,飞龙骑的装备还是相当可观的。

几乎完全采用了缴获的建奴巴牙喇骑兵的装备,一身皮甲外面套着铁甲,马匹半身皮甲,无非是将头盔上面长长的避雷针削短了,针头与头盔之间系了一根红色的布带。

由于产量有限,猛虎骑尚没有全部配上佛朗机铳,多半还是弓箭加骑刀的配置,不过对于这一支近身格斗战力也相当不俗的骑兵,尼堪左思右想之下觉得让他们老跟在飞龙骑后面捡便宜有些不妥。

最后与诸将商议过后,决定给猛虎骑配上配上双骑刀,其实也没有好的双刀技法,不过是加强了防御罢了,以前用左胳膊挂小盾的做法虽然也能起到防御的作用,不过终究没有骑刀强。

有了双刀的配置,猛虎骑的士兵这下可就惨了,既要训练右手挥刀,如今又加上了左手挥刀,这一天下来,原本还指望有一只手还能腾出来吃饭,这下可好,只能直接上嘴了。

不过训练的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虽然还是不如以前那只手利索,终究比普通牧民强一些。

三斤的略带弧形的骑刀,左右开弓,画面顿时有些美。

既然加强了猛虎骑的兵刃,这装具也就上去了,与飞龙骑相比,也就是少了一层皮甲,在棉衣外面套着一件铁甲,马匹也是半身皮甲。

龙骑兵的变化主要体现在隧发火铳上。

这个时代大明的火铳,一般来说装填三钱的铅子、三钱的火药,对于加强了铳身质量、火药强度的瀚海国来说就不能按部就班了。

以前的隧发火铳铳管长三尺,总长四尺,重八斤,可装填四钱的弹丸一枚,用药五钱,威力、射程均大大高于时下任何一种大规模列装火铳。

这种火铳有效射程八十米,最远射程可达百米开外,六十米左右可破甲,四十米以内可破重甲,进行抛射时,射程可达一百五十米,原本是对敌的利器,不过在马上使用却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功效。

原因也很简单,既然是骑兵,敌人也多半是骑兵,双方的距离呼吸可至,如此一来,既想远程乱敌,又想给敌人大量杀伤,这距离就不能隔得太远,但太近了可能你还没背好枪敌人就上来了。

怎么办?

尼堪与相关人员商议过后决定试制一批射程更大的火铳,于是便有了眼前这一批。

这批火铳铳管长四尺,总长五尺,这也是能在马上使用的火枪的极限了,也是此时大多数人的身高状况,再长了一来装填不方便,在马上也不好操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