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维也纳的政治智慧(2 / 2)
西历1888年3月9日。德皇威廉一世逝世。威廉二世的父亲被加冕为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第二任皇帝腓特烈三世,但99天后死于咽喉癌。同年六月,29岁的威廉二世继位成为皇帝。由于腓特烈三世是被庸医误诊而死的。当时威廉曾经愤怒地说过:“英国医生杀了我的父亲!”
威廉二世的母亲是维多利亚女王和艾伯特亲王所生的大女儿——维多利亚.阿德莱德.玛丽.路易丝公主。因为威廉二世身体有残疾,在出生时发生臀位生产,且患有厄尔布氏麻痹,以至左臂萎缩。是以自幼对威廉二世的管教太严格了,不断强制要求威廉二世要勤加运动,导致威廉二世与其母亲关系非常恶劣。另外,由于腓特烈皇后出身英国王室,她常常向儿子灌输英国地位至上的概念。她坚持只称呼儿子的英语名字:威廉在德语作“wilhelm”,但她称之“william”;次子之名字是“heinrich”,就被称为“henry”。于是现任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威廉二世从小就对英国有种极为复杂的感觉,也可能因此改变了德国对英国的外交政策。
只是现在威廉二世上位的时间还短,英德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破裂。现在两国的友谊依然是很稳固。所以有德国这张王牌在手,英国对付俄国人的法子很多,很有实质威胁。并且德国还有奥匈帝国这个好哥们,后者跟俄国人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纠纷是很严重的,当然英国也插手了巴尔干地区。所以俄国人真的很担心万一自己在资金上受制于人,会不会继而让自己的命脉也被英法掌控了?因为在国家的利益面前,你很难相信对付是纯良的。谁知道英法会不会在俄国急需军费的时候,借机拿捏俄国人,让俄罗斯吐出一些自己在东欧,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
“中国皇帝陛下又取得了一场值得称道的胜利,但是离打败俄国还非常遥远。”奥匈帝国的特使莱斯来到唐宁街10号后,向着索尔兹伯里侯爵这样的说着。“俄国是个强大的国家,但当他们的精力都转移到东方去的时候,他们在西方的力量就不可避免的减弱了。”
“我们不需要在东欧触动俄斯拉夫人的神经。但在遥远的巴尔干,我们难道不能斩断俄国人那令人生厌的触手吗?”
奥匈帝国近些年的扩张方向全在东南欧,在巴尔干半岛。如果只是土耳其人,奥匈帝国并不畏惧,但是除了土耳其他们还有俄罗斯这个强大的敌人。
莱斯脸上笑的十分的温和。“首相阁下,大英帝国难道不希望为了东南亚的和平,组织荷兰与西班牙,跟中国人达成一个长期的协定或者是条约吗?”
“当大英帝国看向巴尔干半岛的时候,我想中国的大皇帝陛下不会拒绝大英帝国这个友好的请求的。”
“这是一件除了俄国外,对所有人都有利的交易。”
莱斯笑的异常的灿烂。1881年柏林会议召开,签订的让俄国在巴尔干地区的利益大减,波斯尼亚及黑塞哥维那交由奥匈帝国管治,虽然名义上它们还属于奥斯曼土耳其。
柏林会议让德奥与俄国的关系迅速走向了恶化。那个时候俾斯麦为了防止俄、法联合,使自己两面受敌;而俄国也想联合德国在近东和两海峡与英国抗衡,因而在在柏林会议结束后,俾斯麦与俄、奥两国大使在柏林又签订了三国协定,史称第二次三皇同盟。但是随着第二次柏林会议的召开,随着俄、奥在巴尔干地区的冲突加剧,这场滑稽的三皇同盟用最快的速度走向了‘有名无实’。这个期间俾斯麦的外交策略也出现了混乱,为对付无法阻止的俄法接近,他一边竭力维持俄德的关系,另一边却又盘算着一旦有变先发制人,谋求与奥匈缔结反俄同盟,在维也纳与奥匈订立了秘密攻守同盟条约。并且很快罗马尼亚与奥匈也在维也纳订立了同盟条约,主旨在反对俄国对巴尔干的扩张。同日德国声明加入。这样便又形成了一个新的三国同盟对抗俄国的局面。
刘暹以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俾斯麦政治生涯的最后十年里的外交政策是失败的。他根本没有弥补德俄之间的裂痕,反而是一步步的扩大了双方间的距离。
同时也为了这次奥匈帝国特使的伦敦之行,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你说,要是德俄分歧不明显的时候,奥匈的特使能这么大大咧咧的跑到伦敦,盘算着拉着英国人算计俄国人吗?
而且还把中国给算计了进去。
——英国人在巴尔干地区拖了俄国人的后腿,那正跟俄国人打的激烈的中国就要承英国的这个‘人情’。英国顺水推舟,也就有了在东南亚跟中国讨价还价的资本了。
这是一件对英法德奥加西班牙和荷兰都有利的事情。对中国也有好处,只对俄国有坏处。(未完待续)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