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愧不如(1 / 2)

加入书签

其实徐知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这样的确也是需要花费不小的成本的。

最最重要的是人和地,这是最值钱的两大块支出。

要知道应天福肯定是寸土寸金的,倘若要是想要建造,容纳数百名学生,几十名讲师,甚至于其他的一些杂物人员研究人员又以及存放研究典籍的建筑的话,这样的地方如果要是只有一点儿肯定是不够的。

即便是讲地点设置在应天府的郊外,那也是成本很高的,毕竟应天府外围就是长安县和万年县也都是比较繁华的地方。

如果仅仅只是朝廷批下这块地,然后在地上盖建筑的话,但是同时产生的成本费也都是一大笔巨额的开支。

而且不仅仅是这些,就算是人力成本也是最消耗的。

按照唐钧和徐知所说的这一些基本的细则,如果要是真的推行重启国子监,这个计划想要起到振奋天下学子笼络有才人士的作用的话。

那么现在的福利制度以及基本规模上面,也都是必须要达到一定的标准的。

而且如果规模太小的话,根本就没有作用,福利不够同时也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

其实这样下来的话,千人的规模其实是最少的,对于学习好的学生免学费,免住宿费,免餐饮费,这也是必须的。

甚至还会请一些讲学的博士和助教讲师,那也都是需要给同样的俸禄的,还有其他的零零点点的各项的开销,都必须是要花钱的。

虽然说现在的情况已经要比建国年初的时候好的太多了,但是如果要是盲目的花钱的话,肯定也是不行的,开支太大也是会有不妥的。

尽管说朱棣因为和唐钧合伙做了提炼精盐的生意,自己的私人小金库也已经充盈了太多了。

但是如果要是因为这种公办开支的情况下,用的肯定是国库,本来就没有说要走皇帝自己私人小金库的道理。

而且呢,这样的办法也只能够缓一时之急,却不能成为一项固定的源头。

如果等到以后等这项今年提炼精盐的买卖成为全国性的大业务的话,那个时候就可以用作国家的日常开支了。

但是对于徐知的这一个要求,唐钧却微微摇了摇头,然后缓缓地解释说道。

“老哥你恐怕是想的有点多了,其实如果重新要是开办国子监的话,花费可以说是并没有那么多的。”

“首先就是选地址的地方营造建筑的问题,都是可以有现成的直接用。”

“而且呢,寻常的人员以及吃穿用度的这一些开销应当转嫁出去,由其他地方来承接这个成本。”

……

唐钧只是简短的解释了几句,直接就把徐知给说懵了。

“啊?”

“这哪有现成的地方可以用啊?”

“还有什么就要把其余的成本给转嫁出去,转嫁给谁呀?”

对于这位从来都没有做过户部的官员来说,对于经济方面的东西,那肯定都是基本不懂的,听在耳中自然也都是两眼一摸黑。

其实这几个名字的基本意思他都是能理解的,但是如果要是组合在一起的话,那肯定都是一头雾水的。

唐钧竖起一根手指往上方指了指,然后神神叨叨的说道。

“其实在咱们大明之前也是有受过国子监的,但是呢,那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