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换个脑袋(1 / 2)
危机四伏,但这不是无解死局。
这份聊斋的基业,得好好留着。一个巴掌,一颗甜枣。正好整治下这帮衙役肆无忌惮索贿的风气。
衙役索贿,自古就难免。
甚至再怎么严厉廉洁的官,都无法避免。
因为当遇到这样一个上司的时候,他们又会改变做法。卓景宁就看到过这样一个古代案例。
县令是非常严厉的,并且厌恶他人受贿。
一旦被他发现,若是衙役,动辄一顿板子,少说也得躺上半个月。
那时候有个商贾,犯了事,要被杀头。有个衙役就找到他,说你若给我你的一半家财,我就救你一命!
这商贾一听,哪管真假,死马当活马医。
然后翌日升堂,那县令还没开口,那衙役就狠狠踹了那商贾一脚,跟着对县令禀告说:“这奸商为非作歹,害人性命,大老爷当杀他的头。”
这县令一听,却是想太多,于是也没细审下去,直接冷哼一声:“这分明你索贿不成,窜通诬告他人。来人,放了这人。”
商贾因此无罪释放。
那衙役则被打了一顿板子。事后,商人如约双手奉上钱财。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阎王好见,小鬼难缠啊!
碰上严厉的县令,都能如此。若是县令昏庸一点,被手下人玩弄于鼓掌之中,也并非什么奇闻怪谈。
与此有关的古代案例,卓景宁也有所耳闻。
一个县令好喝茶。
而当时,经常有富人被衙役罗织罪名关进监狱。
在一次审案前,一衙役对一名被抓进来的富人道:“县太爷要你送两千两银子来,不然要出事!”
这富人犹豫,说给一半。
衙役不答应。
富人哀求。
衙役就说道:“这事不是我不给你出力,怕是县太爷不同意。这样吧,到了听审的时候,我给你说说情,你亲眼看到,就能了解我的一番苦心了。”
然后,到了县令审案的时候,衙役走到了县令跟前,低声问他要不要喝茶。
县令摇头。
这会儿不渴。
衙役随后就到了富人面前,说:“刚才我跟县太爷说了,说你只答应给一千两,他不答应。”
富人信了他的鬼话,就连连点头。
衙役又走上去,又问县令要不要喝茶。
县令这会儿坐了一会儿,有点渴了,就点点头。
然后,衙役就走到那富人面前道:“你可看见了,县太爷点头了。”
富人答应给钱。
后来,县令一看案子,分明是无罪,就把富人给释放了。
最终,衙役不仅得了巨款,还收到了额外一笔谢金。至于骂名,当然是县令来背喽!
以史为鉴,纵然这是聊斋世界,卓景宁也不想被蒙在鼓里。
该敲打时就该敲打。
但也要让这帮人时刻感恩戴德,念着你的好才行。不然,不好叫他们给自己卖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