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永生不死的悲剧(2 / 2)
“我还想听你说一遍。”
“行吧。”
其实所谓增加智商的手术,在基本原理上,和叶夫根尼、王有全,他们接受的“戒瘾”手术,是差不多的,都是对大脑功能进行某种人为干涉。
不同的是,解除成瘾行为方面,涉及到的大脑区域主要是主观感受与记忆形成的地带。人的记忆内容,行为模式,本质上就是大脑细胞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某种稳定“电路”而已,戒除成瘾行为,不过是修改一下这些电路的路径。而智商……
智商这个词,在地球人的文化语境中,天然就被赋予了更高级别的涵义,这个现象,其实在每一个文明彻底成熟之前,都是如此的。因为它直接跟智慧相关,而智慧,直接关系到一个文明的进程,几乎可以说,是每个文明早期都沉迷于其中的一个研究对象。
对文明来说,对于智慧如何产生,以及产生机理这个命题,永远都充满了吸引力和神秘感。这就像在一个青少年第一次谈恋爱之前,对异性的那种美好畅想一样。
但对于真正成熟的文明来说,智慧,或者说,智能,本身并无神秘可言,说穿了,不过是一种特定的行为模式。对于并未深入了解它的文明而言,这种神秘的模式中似乎潜藏着无线的魔力,似乎只要掌握了它,便能解决世界上的一切问题。
这种心态的本质,就是就跟雄性追求雌性时的热情是一样的。但在了解之后,这种神秘面纱得以解开,了解了智慧本质的文明才会发现,其实一切都不过如此。
智商是什么?对世界的理解能力吗?没那么高端,本质上不过是大脑内部结构的运转模式。人思维能力的进步,就物理意义上来说,不过是神经细胞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根据人的基因不同,生理条件不同,接受刺激的区域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人类虽然还没有完全掌握这些不同点产生的具体机理,但大致上的经验总结还是有的——简单来说,对于绝大部分的人,只要先天的基因基础不是太差,再加上后天的持续刺激,可以让一个人在智能最终达到一个大体上的合格标准。
这个标准按照地球的定义,通常是在可以勉强理解,大学层次的知识水平左右。
这个标准再往上,根据专业的不同,就更多考验人脑在各个层面专精方向的不同了。
擅长理性思维的,可能更适合在理科上做出成绩,擅长感性思维的,可能更有利于进行艺术和文科层面的进步……
只要能够投入足够多的资源,绝大多数人都能成为普遍意义上的某类“精英人才”,但,始终也有一些专业,比如数学,比如物理学,在达到某个层次之后,对智力的要求会突然变得严格。不是这块材料的,再怎么投入也没用……
以吴小清的现实情况来讲,现在的高一物理对他的智力要求,就好像最前沿的量子物理学,对常人的智力要求一般。把吴小清送去任何一个高中当学生,在老师足够了解他之后,都会不难得出一个结论——吴小清不是学理科的这块材料。
通常来说,一个人的智商水平,在经过婴幼儿的发育期之后,基本就已经大概固定下来了,后续的知识学习也许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这个数值,但通常效果也是渐进的,不会很明显。
很显然,吴小清的童年和少年时期,也很遗憾的错过了这样的提升机会。以地球人的思维观念来看,吴小清现在这种智力状态,基本属于“已经定型”了。
已经定型,意味着他脑袋里的神经细胞组成的“电路”,基本已经形成的固定路线,思维已经形成了很强的固有惯性。
这个惯性在后天很难被彻底扭转——当然,在一些病例中,也有病人因为脑部分受到意外伤害,突然改变这种固有组织形态,整个人的理解事物能力突然发生巨大改变的,但那种方法几乎可遇而不可求。
但是在这里,对于一个能够挖空一个星球,把一个空心的星球建成一个自成体系,适宜居住的文明来说,这种对大脑特定区域,进行的特定改动,就不是什么难事了。
适当提高吴小清的智商,对以后任务的完成,显然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以后的任务,只会一次比一次更复杂,更难以处理。现在吴小清许多行动,还可以勉强通过眼镜中的字幕,来进行指挥完成——但这种傀儡式的控制问题是很大的。需要做的行动越复杂,这种控制的效果也就越差。
其实,这一次任务中,这种任务执行模式的缺点已经显露出大半了。
这次任务的两大重心,第一,是*的研制,第二,是核弹的引爆。其实都是其他人来完成的。
至于任务中,临时遇到问题,需要决策解决——基本都是靠叶夫根尼和沈长文两个人来完成。吴小清在任务中,更多的角色是一个监督者,他需要在空间站和地球之间来回跑,这种任务的频繁转换对现在的吴小清来说,已经有些捉襟见肘的意味了。
这是他们现在还有一个空间站,作为任务执行的准备站和出发站。如果是像上次任务那样,任务的出发地点距离任务的执行地点存在相当的距离,而又要面对多变的环境——那就需要吴小清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了。
搜救队没有分身术,他要么管住任务执行地点,要么管住地球——不管管那一边,另一边都会存在隐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