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牢狱之灾(1 / 2)

加入书签

温宁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里苏醒。

她首先嗅到一股冲鼻的腥膻怪味。往年在南京读书时,国民政府推行“新生活运动”,蒋委员长夫人宋美龄亲临金陵大学,发放灭蝇灭鼠药品,着力倡导大学生为市民表率,去除陋习,崇尚文明,从讲卫生、整仪容做起。于是,温宁与同学便常常于校内墙角、老巷或者树下发现死状各异的老鼠,差不多就是这种味道。

她喊:“有人吗,这是哪里?”

没人应答。

她朝四下摸索,触及到冰冷又坑洼不平的墙壁,以及铺了一层薄薄稻草的地面。

她害怕地双手合抱,抵靠墙壁席地而坐。

这究竟是什么地方,她为什么会到这里?

黑暗中仿佛有寒气四面夹击,她加倍用力合抱自己的身躯,发现全身瑟瑟发抖。

未知的黑暗容易增添恐惧,温宁从未经过这样的训练抑或实历,过往无论在军统本部还是特校的生活,更像在一间潜藏搏杀的玫瑰温室。每一朵花瓣下都可能有暗刺,会痛会庠。不过,终究面对的是人,现在她乍然有悟,活生生的有温度的人,也许她更愿意面对。

然而,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让自己的意识往恐惧下滑。

她努力掌控自己思维的缰绳,追溯究竟为何坠入此地。

率先撞入她脑中的,是陆鸿影温婉秀隽的笑脸。

她用力揉搓太阳穴,确认记忆没有发生偏差。

在特校研究猝死学员付春生善后事宜的会后,她记挂陆鸿影的身体状况,特地与余南相邀,晚餐后前去探望。途中,她曾向余南问询,陆鸿影为何被何曼云轻轻一推就倒地突发不适,她的身体究竟有什么问题?

余南告诉温宁,陆鸿影在四五年前负过一次重伤。据说当时陆鸿影与秦立公一同潜入日本驻上海领事馆,窃取一份有关日军淞沪地区军事部署的绝密情报。情报虽然成功取得,但在撤退时与数名防卫的日军高级特工正面遭遇,陆鸿影为掩护秦立公,腰腹部各中一枪。后来性命侥幸捡回,但落下病根,打斗时再也无法提劲使力,时不时还有头昏目炫,站立难稳。作为一线特工的生涯,无奈就此终结。不过她对此毫无怨艾,索性重新拾回潜伏时常用的掩护身份,那也是她的老本行——医生。

温宁慢慢回忆起来,她与余南赶至医务室的时候,陆鸿影刚刚送走一名腹泻的学员,她虽然面色略显苍白,但精神尚好,言称自己已无大碍。三人略闲聊几句,电话铃响,却是电讯组满世界寻找余南,说有一份加密电文需她亲自破译。余南匆匆告辞,温宁倒不急于离开——她还想跟陆鸿影多聊一会儿呢。陆鸿影也出言挽留,说:“小温,你上回受伤治疗后,还没有重查,坐下,我再给你瞧瞧。”

温宁求之不得。

不过,陆鸿影在听诊后,微蹙眉头,道:“还是有点小问题。你心思细密,想得太多,耗损心力,不利于病情痊愈。我得再给你打上一针。”温宁被她的话闹得心上一惊,心道面前之人目光如炬,许多事要想瞒过她实在不易。

“我听说,近期乐队长正在城内盘查,想要找到以前在醉川楼工作的一名服务生。这也是你的提议?”陆鸿影一边从药柜拿药,一边说道。

“对。”温宁估摸秦立公十分信任陆鸿影,此事对她而言不是秘密。温宁一直怀疑,在醉川楼帐簿上出现过的“野生”,已然在清剿行动中金蝉脱壳,与此同时,乐弈对所有现场击毙和在牢中自尽的日谍重新清查,发现确实少了一个,那就是当日那名包房服务生。也就是说,特校掌握的醉川楼日谍共有18人,最终成擒和击毙也是18人,看上去没有误差。实际上还有一人早已重新伪装身份,恰机脱逃。两厢的信息一作对比,秦立公认定“野生”就是那名包间服务生,在逃脱后仍在继续行动,刘昌之死,极有可能就是他动的手。为着温宁想到这点,秦立公曾对她大加赞赏。

陆鸿影回首,见温宁忆及此事,面有得意自傲,轻轻一笑道:“看得出来,你家学渊博,喜欢古诗么?”

温宁错愕,“什么?”

陆鸿影专心地将透明药剂注入针管,“诗词我读得不多,不过挺喜欢白乐天的诗,通俗易懂。尤其《琵琶行》中的两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学校女人多,各种声音都有。或沉重喧响,或轻细尖促,错落起伏,各有风景。这也是声音固然繁杂,校长也能勉强忍耐的缘由。不过,如果有人发声过急过快,四弦一声如裂帛,不免既引人注目,又令人生疑。温宁,你说呢?”

温宁心中突突直跳,她想,自己是操之过急,急于得到秦立公的信任,急于得到赵识德的信息。难怪秦立公会同意何曼云的建议,对自己进行甑别。一名急于立功求取信任的人,在上位者眼中,必有所谋!她想了想,说道:“如果冰泉冷涩弦凝绝,陆姐,请教您,如何才能除冰解冻!”

陆鸿影沉吟片刻,说:“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如何应对,但在此时此地,大概惟能‘铁骑突出刀剑鸣’。”

温宁尚未省悟陆鸿影话中深意,后者已道:“好了,别想太多,来,打针。”

记忆如针刺般锥痛温宁的额角。是了,就在陆鸿影为她注入药剂的同时,她失去了意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