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县学生活第一天第五更,求订阅,求月票(2 / 2)
第三场为策论,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议论文。只不过比之后世的议论文,明代的策论论点更为犀利,常常与朝廷的大政方针相关。一般看一个人是不是书呆子就看他策论作的如何。
只知道死读书,读死书的一般第一场的三道四书义和四道经义会作的很漂亮。而第二场的论判、诏、诰、表也作的还可以。但到了第三场策论就露了马脚。
而那些对于治国理政有真知灼见的人一般策论都作的很犀利。
不过可悲的是,明代科举只看重第一场,也就是四书义和经义。
只要第一场考的好了,第二场和第三场就是走走过场。
当然,殿试是只考策论的。不过到了殿试时已经不再淘汰人,即便那些死读书的人作的策论一塌糊涂,也会高中进士,最多只是名次有所下滑而已。
所以要想考好科举,就必须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四书与五经的研读上。四书和五经之中,尤以四书最为重要。
从江陵县学的考前集训也可以看出端倪。
何教谕难得一见的亲自授课,他讲授的是什么?是四书!是科举考试中最重要的四书试!
而相对重要的五经则分别由三位训导教授。
至于论判、诏、诰、表,以及策论则完全没有设集训课程!
要说科举考试中最功利的,除了考生就要属这些教谕、训导了。
地方官还有税赋、刑讼方面的考绩,这些学官则只需要盯着文教卖力气。
一科乡试,哪个府哪个县的生员中举的多,哪个府县的学官肯定会受到奖掖。相反,若是一些府县的乡试成绩一塌糊涂,学官们的脸上肯定挂不住,长此以往还有丢掉官位的风险。
而科试是乡试的选拔性考试,科试选出的考生实力不给力是会直接影响到乡试的成绩的。
所以何教谕对接下来的科试格外上心是有道理的。
宁修在心里盘算了一番。四书不用说了,是必修课,肯定要听何教谕讲了。至于五经他选择了最热门的《诗经》,看来要选择杜训导听课了。
其实不管是四书还是五经中的本经,县学生员们大多已经背的滚瓜烂熟,而且有了自己的理解。考前集训更多是教谕、训导利用自己的经验为考生串一下知识点,当然,若能压中题目自然是最好的。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