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娘娇妻 第52节(1 / 2)

加入书签

当初萧观中了进士之后,以庶吉士的身份也进入了翰林院,两人虽在一起共事,但很少遇见,但每次月考时的见面却是无法避免的,张柏不想再无萧观纠缠,可这人就像是缠上了他一般,每回见面都要冷嘲热讽几句。

偏生他又没做什么害人之事,嘴上说几句,也没人听见,他人只以为是他们二人脾性不和,谁知道当年会有那样一桩往事呢?

不过张柏也没打算让萧观蹦跶太久,他是性子温和,可并不代表就是颗软柿子了,萧观若真敢做出什么事,他也不会心软。

这日离开翰林院后,张柏又去沈府探望了沈清,这回倒是让他进来了,沈清坐在榻上读书,见他掀起帘子,远远朝他露出一个苍白的笑容。

张柏心一惊,从他这边看去,沈清背对着光,面目有些模糊,只勾勒出两边颧骨陡峭的轮廓,他竟然已瘦成这样了!

而他那一笑更显凄惨,曾与自己讨论诗文时,那双凤眼还会闪烁着光芒,而如今,却如一潭死水,再泛不起波澜。

“沈兄……”张柏不由地喊出声,似乎是想喊住他的魂魄。

“你来了。”沈清坐起身,声音沙哑道。

原来还有人会惦记着他呢……

第60章 要生了 小鱼快来啦!

“你怎么会越发严重了?”张柏快步走上前, 扶住了沈清摇摇晃晃的身体。

沈清摇摇头道:“无事,你也知道的,我这是老毛病了。”

见张柏仍是一脸担忧, 沈清挤出一个笑容, “我正闲着无聊呢,你既然来了,先陪我下盘棋再说!”他笑着捶了把张柏的肩头, 力道却轻飘飘的。

张柏也故作高兴地点头答应, 两人盘坐于榻上,外头飘着小雪, 窗外枯枝承受不住积雪的重量, 不时发出脆弱的“噼啪”声。

墨色棋子衬得沈清的指尖越发苍白,他轻轻落子, 缓缓抬眼对张柏一笑,“该你了。”

张柏抿唇,不知他是否是故意的,每一步棋, 都落在自己的圈套中。

沈清懒懒倚靠在软枕上,眼底生出几分暖意。

也不知是不是因为张柏来看望了他的原因,沈清第二日就回翰林院当值了。

陆旻一见他来, 便甚为可惜道:“沈兄,你说这多不巧?昨日皇上传召, 你却偏偏请假了,我说让人去沈府寻你,可张兄说你身子不适,还是别折腾了,唉, 这么好一个机会,多可惜啊!”

沈清冷冷瞥他一眼,没理会他,安静地坐下看书了。

陆旻碰了一鼻子灰,尴尬地呵呵笑了两声,心里有些气恼。

这沈清还真把自己当个人物了!这臭脾气,给他惯的!

听见他在小声嘀咕,沈清又冷淡地朝他看过来,陆旻被他寒霜似的眼神看得脊背一凉,立马闭上了嘴。

沈清心底冷笑一声,转过了脸。

他如何听不出来,陆旻是在挑拨他和张柏的关系?

确实,如果他是个嫉妒心强的人,或者张柏真像他暗示的那样是个自私的小人,那么他这番话,的确会让他气恼,说不定还会和张柏断绝交情呢。

可惜,他不够了解自己和张柏。

张柏是什么样的人?说他是真君子,没有人敢反对,他温和又聪敏,不屑于使那些阴沟里的手段,永远如同天上的月亮一般,清辉万丈。

而他或许真有那么一点羡慕张柏,却也是羡慕他能够堂堂正正、自在随心地为自己而活,不像他,像是一只风筝,线永远握在别人手中。

张柏是真心将他看作朋友,或许于张柏来说,还有许多可以谈天说地志趣相投的好友,可是对于自己而言,张柏是他唯一的朋友。

所以沈清早就暗暗发誓,无论将来发生什么,他都不会伤害张柏。

陆旻妄想用几句话就让他与张柏生出嫌隙,未免也是太天真了些。

张柏昨日来探望他时,便已经把皇上传召一事告诉了他,而且还说,皇上并没有忘记他,说是等他回翰林院后,会单独再召见他。

沈清其实还没有想好该如何面对皇上,从前一个是君,一个是臣,他对皇上除了尊敬没有半分其他情感,而突然间,他却得知,皇上是他的亲生父亲……

换谁也无法接受吧?沈清从未想过和皇上会有君臣之外的联系,得知不久后将会面圣,沈清每日每夜都处在煎熬矛盾之中。

他不能提前暴露自己的身份,皇上不会信,即便是滴血验亲,让皇上相信了,可同时也会惊动贵妃和苏家。

娘说了,要听她的话,报仇之事要一步一步来。

沈清不愿去想这件事,正蹙眉对着卷宗出神,张柏掀起帘子进来了。

他才从宋大人那处回来,头上全是雪,脱下披风放在炉子旁烘着,又掏了方帕子出来擦着头发,见沈清端正地坐在桌案前,愉悦道:“沈兄来了?身子可好些了?”

沈清抬眼,目中含笑朝他点点头,“好多了,你去了何处?怎么身上全是雪?”

张柏便走过去和他交谈了起来。

两人就像是没看到陆旻一样,自在地说起了话,沈清刚才对着陆旻,脸色要多冰冷有多冰冷,而对着张柏,目光却柔和许多,陆旻将这一幕看在眼里,脸色铁青。

哼,等着吧,排挤他是吗?等他升为侍读,张柏和沈清都得看他的脸色!

进入腊月,福娘这胎也到了最关键的时候了。

大夫估计这个月福娘就会生产,让张家人早做准备。

杨氏早早地就紧张了起来,每天起码问福娘三遍,有没有要生的感觉。冬天里生产,坐月子方便,但是怕冻着福娘,张柏便找人来修了个炕,下边儿烧着炭,格外的暖和。

福娘现在是什么都不用做了,下床走两步都得旁边有人看着,杨氏是把她当眼珠子似的,寸步不离地跟着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