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夫人出马(2 / 2)
二来,现在已经到了深秋,往年这个时候正是各县开始准备到省里要明年的项目了,今年也不例外,而王青山的打算是把中药种植和药厂的项目报到省里,为明年去省农业厅甚至农业部要政策支持做准备。而如今,药厂还没音信,所以王青山有些沉不住气了。
既然孟紫萱不主动,那只好自己主动,他先联系了龙欣,毕竟龙欣跟孟紫萱关系更近一些。有很多话,她俩能说得出口,而作为地方政府的官员,王青山跟孟紫萱却不能像聊天一样来谈论工作。
况且,这又涉及到双方的利益,有些事情还是拐个弯谈比较好一些。
虽然王青山很多时候不想让龙欣插手自己工作上的事,他不是大男子主义不想让老婆出手,而是龙欣本来就管理着公司,而且家里还有孩子,自己若是再给龙欣添麻烦,王青山有些不忍。
可这件事非常特殊,孟紫萱跟龙欣的关系非同一般,她们两个甚至喝杯茶,聊会天的功夫,就比自己坐在会议室里跟她谈判一天收效还要大。所以王青山嘱咐龙欣,只要套出孟紫萱到底有没有意向来燃翼投资药厂就行了,别的不需要她参与。
龙欣知道王青山的脾气,不到迫不得已,他是不会让自己插手的。所以,接到电话的当天晚上,她便把孟紫萱约了出来,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龙欣便摸清了孟紫萱的想法,而且孟紫萱也有意通过龙欣把这件事透露给王青山,毕竟京城农业部那个美女,跟龙欣的关系要比跟自己的关系好几百倍,很多事情还得通过龙欣来办的。
药厂的事情不归农业部管,但是中药材种植,却是属于农业口的,如果能够得到农业部的支持,那好处就是大大的了。
人际关系的路子不就这样么?有时候这道弯拐对了,要比你直来直去顺畅的多。
原来,孟紫萱虽然有在燃翼投资药厂的打算,她迟迟不下决心的原因并非只是燃翼没给她们优厚的政策和支持,而是最近几年,国家的政策发生了变化,新建药厂所需要的手续非常繁琐。而且,孟紫萱的药厂并非单中药这一种产品,还有些是西药,这就涉及到了化学品,本身化学品的手续就很麻烦,所以加上中药材生产,这个手续下来,正常人非得扒层皮不可。
就算孟紫萱有一定的影响力,就算王青山在农业厅有人,涉及到其他部门的手续也不好办,所以孟紫萱不敢轻举妄动,万一要是卡在哪个环节,她耽误不起。
她在南鹏影响力足够,甚至在省里也有很多关系,但是在石盘省,她却没什么硬关系啊。
还有一个原因,孟紫萱在燃翼看中的土地,目前只能保证一个中型药厂的生产,她如果投资的话就要兴建大型药厂,那么原料供应又是一个问题。
有这些客观条件的限制,孟紫萱便没有给王青山一个准信。但这些通过龙欣跟王青山传达了以后,王青山竟然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
燃翼县原来有一个小型药厂,其实说是药厂,是无法跟孟紫萱在南鹏的药厂相提并论的。因为燃翼有种植中药的习惯,当年县里为了鼓励农民种药,就建了一家药厂,这家药厂设备很简单,就是把收购上来的药材进行半成品加工,然后把半成品再卖给大药厂,另外一个,则是生产一点诸如银黄颗粒、感冒冲剂之类的常见药。
这种状况下,药厂几乎没什么利益可赚,但县里又不想让他破产。
毕竟,这也是一个企业,破产的话,就会影响到农民的收入,还影响县里某些职能部门打秋风。所以,现在的药厂就半死不活的维持着,借点贷款啦,县里每年给一点扶持资金啦,这对于县财政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王青山是想让孟紫萱用她南鹏药厂的名义对小药厂进行收购,然后扩能扩建,同样能实现新建药厂的效果,这样很多手续就会省了,而且对于现在这个小药厂来说,也是一条出路,对县里也有好处,节约了开支。
王青山没想到,这事跟孟紫萱一提,孟紫萱当即表示,这个方案可行性非常高,大家可以谈一谈。
有了孟紫萱的这句话,王青山当即答应她,只要是这件事操作成功,各项手续县里一律开绿灯。而且王青山还得答应孟紫萱,只要药厂顺利收购了,县里可以考虑按新投资企业那样实行三免两减半的税收优惠政策。
这个政策也算是县里的大手笔了,当然了,现在三免两减半这种政策,基本上都是挂在招商部门工作人员嘴巴上的口头禅了。
其实,说是说三免两减半,但并非是指前三年一分钱的税都不征。这免和减,也只是免去、减去应征税额的地方分成部分。不管是国税还是地税,所收的税款,都是分两部分上缴的,一部分上缴国库,一部分归地方财政。国税部门的,税款上缴国库的比例大;地税部门的,税款归地方财政的比例大。
光这个政策,还是不能吸引人的。可省里和国家的政策,王青山也没给孟紫萱什么承诺,毕竟这些东西自己说了不算,就算是最后能帮她要过来,现在承诺也为时过早。王青山只是说绝不会亏待了她,还说企业给县里做出的贡献越大,县里的支持力度就会越大。
这种话,潜台词就是有些优惠政策,只能是大家心知肚明,不能白纸黑字。对这一点,孟紫萱也是明白的。
她是做企业的人,哪里不知道有些事情是只能做不能说的?
反正她的最主要目的,是为了投资王青山这个潜力股,细枝末节的,能够争取到就争取,实在争取不到,也无所谓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