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收获的季节续(2 / 2)
为了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正德不断地命唐寅搜罗人才,在报纸上不断搞各种经济走向,国事分析。然后猛地又抛出一个炸弹来:正德七年将正式开海!
开海!
这下炸了!整个大明彻底炸了!正德这手玩得太毒辣了!毒辣到就不像个二十岁的人该想出来的主意!
开海,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海!百姓商贾都可以去海外寻找财富,并且朝廷承诺:若在海外寻到土地岛屿者,便可自行开垦,所开垦土地都归开垦人所有,并可授予官职或封爵!前提是,要拥护大明统治,而大明也会派舰队保护海外汉人!
皇室宗亲若有愿意出海者,待遇照例。但一旦出海成功,则不再享受宗室待遇,并要归还皇家所赐土地的八成,俸禄也不再发放。但相对应的,皇室宗亲可在海外封王,其子弟也能在海外为官。
在用人发面,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皇室宗亲,应先以大明子民为重,再用他国蛮夷。除有特殊技能者,否则不可逾越此条例。又备注:大明国土内皆大明子民,非唯汉尊。云南,湖南等地土司,土人一律平等相待。
这期的皇家日报足以载入史册,这天,对于大明以及大明的百姓来说是极为不平凡的。而且也就是在这期报纸上提出了一个雇佣制度来。
这个制度对海外开拓雇佣金以及待遇做了明确的规定。不再是笼统的什么“爱民如子”之类的屁话,而是用法律法规,一条条明确了用人工时,待遇,工伤等相关劳动保障。
同时国内也有一套标准,里面规定了最低月俸的标准。为了降低世人的抵抗态度,正德又出了一套商税制。小商小摊贩免一切税收,而其他则是按照五个等级的税率来收钱。
一群大明人看得眼花缭乱,总有种世道要变了的感觉。一群粮商,权贵骂得半死,一群宗室子弟陷入了沉思与纠结……
大明正德六年的这个冬天显得格外不平凡,高产粮食的出现将所有反对下海的声音统统打碎,最后一道屏障被十几二十石的数据给推翻了。
没有一个大臣再敢反对开海,不仅是开海,他们甚至连反对收商税的话都说不出来。若不是朝廷有钱,皇家有钱,这回如何平衡粮价?
且正德将这些东西拿出来后,他们光看就看了好多天,头皮都麻了。天子这些年胡闹难道只是假象么?他这是做了多久的功夫?这条文细致到令人感到心凉。
从海外开垦的各种细节到律法,林林种种,他们能想的问题全想到了;没想的也都想到了。他们实在想不出,这世上怎么能有人将律法细致到这种地步?
他们反驳不出来,而且也不想反驳。因为天子要增设官员,谁敢反对就是和天下读书人作对!他们没有那个胆!
每一个地方,从乡村到县衙州府都增设了官员,甚至增加监督机构。这些机构都是文武同时担任,明确了文武平等的概念。大明那么大,还有即将到来的出海潮,谁敢反对?那么多候补官员听到这消息眼珠子都红了,你反对一句试试看?
出了紫禁城就被人套麻袋了好嘛!
这一回合,众臣都感到了天子的深不可测。同时,也感到了穆妃的可怕。这东西要说没穆妃什么事,打死他们都不信好么?只是穆妃这样一个出生的人,到底是从哪学来的帝王之术?这一套组合拳下来,直接打得他们都没脾气了,只能眼睁睁地忍着肉痛,一边迎合时代潮流,一边写信回老家:赶快卖地!
而更让人绝望的是:正德居然开放南京等地的造船厂,只要有能力的都能去那儿干活,同时也接民间的造船单子。同时也鼓励民间商贾组成商盟,自行研发出海的船只。
古老的机制被打破,总是会引起一段混乱。可这回,所有百姓居然觉得这事不错。
起码,自陛下自己做买卖以来,他们有好多人因此受益了。若是步子再开大点,就算没胆量出海,起码不怕饿死了不是?再说现在有了一个最低工钱标准,活干多了,还得给钱;干活中受伤了,死了,还有抚恤金……不管能不能发到位吧?起码有个盼头不是?
而那些胆大的人则是想尽办法想出海去!听说海外有数不尽的金山银山,没准出去一回也能给自己捞个官身呢?
一滴水落在干涸的土地上或许不能改变什么。可当千千万万滴水落下,那么干涸的土地总有一天会焕发出新的生机,绿植会重新布满这片土地,整个社会都会变得有活力起来……
大明正德六年,冬,全面开海的消息传出,整个大明就像一台被施了魔法的机器般,“呼啦”一下就开动了,然后好似再也停不下来了,数千万人带着希望,浩浩荡荡奔向大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