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粮食不够了(1 / 2)

加入书签

“不能再如此下去了!”

尚书右仆射高士廉跟沈晨关系不算好,只是跟着李二来找沈晨的时候见过几次,所以在沈晨面前讲起话来没有长孙无忌和房玄龄那么轻松,见礼之后便僵硬地坐到座位上,腰板子挺得笔直,看上去不像是个老态龙钟的老者。

“二十七座小学堂,总计两万八千余孩子,每座学堂约一千人,每日粮食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各级官吏被逼得脑袋都磕出血来,这还是天下中心的长安,往北边去的那些郡县里,县官和教育部官员差点拔出刀子干架,就会了娃娃嘴里边的两口吃食,整个大唐快到崩溃的边缘了!”

沈晨一面给高士廉倒着茶水,一面听着高士廉的抱怨,“其他地方呢?”

北面就是幽州等地,临近边关,本就人口稀少,沈晨到来的光辉还没能照耀到那些地方,很多老百姓连《大唐皇家仙报》都没有看过,只是听说学堂管饭就把孩子送到了学堂里,为的不过是省下一口吃食。

虽然完成了教育部的既定要求,但每天人吃马嚼的,还没有进项,筹集粮食的州郡刺史和各县县令甚至动用了上交给朝廷的税粮,这才勉强满足了要求。

“扬州、剑南道等地还好。”高士廉不是一个为了抱怨就胡乱瞎说的人,更何况被沈晨的“数据表格”浸泡了一年,想谎报危机也做不到。

“扬州、剑南道等地本就是鱼米之乡,可即便如此也挨不住学堂的消耗,据目前各地反馈上来的情况看,最多支持一年,粮食便会消耗殆尽,到时如何保证学堂吃食变成了问题。”

沈晨点点头,“大唐很大,所谓东边不亮西方亮,一个地方的灾难很难成为全大唐的灾难,现阶段的困难在一开始就已经有了认识,竭尽全力解决好便是,朝廷大可先用太仓之粮帮忙运转,熬到今年秋收,心粮收获后便可缓解,明年科学院的新新种子全新提供给北方几个州,若是数量不够,我可再从仙界调集一批,最多运转三年,便也能趋向平稳。”

高士廉道:“这些在旨意下发前我等已然料到,故而早有准备,但是,关键是明年春夏两季!青黄不接,陈粮吃尽,新粮不出,太仓之粮也难以为继。”

沈晨觉得高士廉说的不错,大唐贞观十八年,在册户数只有三百多万户,每户以十人计算,也不过三千万人,在后世,不过区区两个大城市人口,还无需包括流动人口,但在大唐,却是全大唐的在册人口。

如果一户有一名适学孩童,便是三百万人!

在大唐,这三百万人可以当做一百万劳动力使用,少了如此多的劳动力,本身对大唐的经济发展就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更何况这三百万人只有吃喝,没有劳动创造,即便经过贞观十七年的滋养,大唐也难以承受。

沈晨百般不得其解,问道:“我给的计划是明年正式开始,今年只作计划和铺排,咋滴你们那么急,从我提出概念到实施仅仅一个月,还没有任何的前期安排,说上就上,现在街上一个报童都看不到,卖报纸都只能到固定摊位去买,平白给老百姓舔了多少麻烦?”

高士廉叹了口气,道:“陛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