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开国皇帝的独女 第189节(1 / 2)

加入书签

“唯。”简明也觉得不需要太过追根究底,他只要将分内的事办好,无须多问。

等简明一走,萧宁命明鉴、顾义、崔攸,思虑如何安民。

众人各持己见,顾义道:“公主之前虽已准备,提防灾后瘟疫爆发,今亦不可松懈。”

说到这里,萧宁道:“让所有人开窗开门,四处撒上石灰。”

言至于此,萧宁一顿,石灰什么的,还得制成。制作过程是怎么样来着?

思虑之时,明鉴一脸崇拜地望向萧宁,“公主亦知石灰?”

萧宁颇有些汗颜,明鉴知道石灰,涉及略广,她吧,倒是有几分假的,毕竟谁也不像她一样,都经历过了21世纪,见多识广。

“看过,知其功效。便记下了,原想不知哪日能用得上。”萧宁不敢自诩知之甚多,毕竟她这得先贤之功,知之甚多,和明鉴比起来,差得远了。

明鉴道:“石灰却有奇效,然欲大面积生产,并不容易。”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公主,此事交由臣。”顾义请以接手,兖州的情况,他一个坐镇之人比之旁人要熟悉得多,更该出面,由办妥。

“好。连同粮草药材也交由你来调集。”萧宁爽快地放权,顾义应唯。

“兖州所得城池,取可用之人,忠义之士,愿意归顺者留,不愿意归顺者,杀!”萧宁望向作为吏部尚书的崔攸,崔攸垂拱应下。

明鉴不用萧宁开口,自觉地道:“臣随在公主左右,为公主打打下手。”

其实真论起来,跟在萧宁的身边给萧宁打下手,怕是最辛苦的事,什么都要管,什么也都得管。

萧宁无奈,她这手下的人其实不缺。一眼扫过身后,玉毫,欧阳齐,明鉴莫不是把人当了摆设。

“那臣和秋尚书一起。”正好,这一回明鉴和秋渠学了几手本事,发现这确实有用。

眼下要说最忙得不可开交的人莫过于秋渠,故而明鉴请助秋渠一臂之力。

萧宁一想也成,修堤立坝,多少琐事。

“我已经让雍州将最近的研究成果陆续运来。”修渠引水,如何能缺得水泥。要知道现在想要修出好的工程,就得用糯米。

糯米啊,在这粮食缺乏的年代,用米来修路修河,如何能不引起民愤。

萧宁当时就想到了水泥!大概的原材料,萧宁记得。但就算记得,也不能尽说,给一个方向,让人努力研究。

好在,改造制纸之法的人,听说萧宁有办法,用其他材料代替糯米,修路修河,马上想到此举成了之后的影响,大喜过望,立刻亮不犹豫地埋头按比例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年前有了结果。

萧宁本来打算让人大面积生产,但这人力物力一时都在前线,并未有太多的兵力。

兖州突发洪水,那么大的水灾之后有什么后果,萧宁完全可以想像得到,这种情况下,若是要重新建堤建坝,没有水泥绝对不成!

是以,萧宁将兖州的情况以十万火急之势发了三封信回雍州,一封是给亲爹萧谌的,另外一封是瑶娘,最后一封,自然就是卢氏的!

萧宁觉得,这桩事,要想快速办好,最好的人选就是卢氏。

亲爹需得应对曹根兵马进犯,完了还有胡人,豫州战事未止,雍州又起战事,

瑶娘,若用量不大,让瑶娘出面毫无问题,可现在这量大得惊人,又是必须的。

毕竟兖州遭此灾难,本来粮食就短缺,这时候再用糯米修堤修坝,无异于雪上加霜。

萧宁就算暂时没办法改变粮食产量问题,能少浪费粮食,就得少粮费些。

尤其有替代品的情况下,为何要选择非用粮食不可?

好在,卢氏坐镇,有难处,亲爹顾不上,就该请卢氏安排。

比起萧谌,卢氏那必须更可靠得多。

亏得萧谌不知道,在萧宁的心里自己竟然是这样的位置,否则定是饶不了她。

“就是上回公主让人运到梁州的水泥?”明鉴确实挺了解事情的,一听萧宁说起,马上知道萧宁指的是什么。

“正是。”萧宁一眼扫过明鉴,不得不说,这人啊,还真是消息灵通得很。

明鉴欣喜地道:“此物用何为生产?”

有此一问,引得萧宁笑了,“不是粮食。”

这回就连明鉴也忍不住地开怀大笑,“如此,天下之幸也。”

心系天下的人,自明了粮食对天下人而言有多么重要。

粮食,不仅是供人食,纵然修筑城池等地都需要用到粮食,想不用,又不得不用,朝堂何尝不为此而费心伤神。

“不过,此等制法,不可就近?”明鉴脑子转得那叫一个飞快,马上想到这样的物甚若是可以就近生产,可以省去许多麻烦。

“配方牢记在我脑海中。然在此可行?”萧宁想了想,自知这办法是最好的,但是她忧心的是,谁人来管此事,若不是信得过的人,萧宁还等着这方子好好的赚一把世族。

明鉴立刻毛遂自荐,“公主,臣来。定保证此法绝不外传。”

迫不及待露脸的人,既是得配合秋渠,能怎么节省时间,就得考虑如何节省时间为重。

萧宁扫过明鉴一眼,“可。”

无二话,显露出的是对明鉴的信任,明鉴眉开眼笑。

萧宁迅速将配方和制作工艺告知明鉴,同时与明鉴道:“寻好地方,我会让雍州派一个人过来指导。”

事不能急,尤其这样的事,找个懂行的人过来,能够指导于人,事半功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