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湿尸(1 / 2)

加入书签

我的脑子飞速转动,想到了太多有关赵国的事迹。

春秋战国之际,几国征战,几经流落,最后六国归秦,传说和氏璧到了秦始皇的手中,他把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

秦灭后,此玉玺归于汉刘邦,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

这和氏璧一直在众多皇帝的手中转手,直至传到唐朝,而五代时,天下大乱,流传的玉玺不知所踪……

是谁丢了和氏璧?

赵惠文王从楚国得到了和氏璧,秦昭王要用十五座城池换和氏璧,结果蔺相如带着和氏璧去见秦昭王,这期间发生了什么?

最后带回去的和氏璧还是之前的和氏璧,已经无从考证,如果蔺相如有那么一点点的私心,只怕和氏璧早已经被掉了包吧!

古代传闻,和氏璧为无价之宝,又传说得和氏璧者得到天下。

这块和氏璧可是楚国的宝物,被赵国得到,而后又因为这块玉璧引发了赵秦之战,现在人经常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这个壁就是指的和氏璧。

由此可见,我或许想明白了一些什么,所谓的九凤火轮壁,很可能正是和氏璧。

顿时,我心里开始衡量,如果我得到了和氏璧,是不是能够忍痛卖给发丘派掌门老郎呢?

这确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胖虎见我又站在那里整个人在放空,就推了我一把说:“宝子,丫的走了,站在这里管个屁用,不要每次下斗就好像查你们家族谱一样,非要把墓主人的祖宗八代都拿出来摆一遍,多摸冥器才是硬道理。”

我们就开始顺着这条墓道进里深入。

我对胖虎刚才说的话耿耿于怀,反驳他:“不是老子非要知道墓主人是谁,因为知道墓主人的信息,可以推测出很多东西,从而可以断定墓葬的富有程度,同时可以知道那一段年代的设计手法,事先也好做一些防备。”

胖虎白了我一眼,不屑地说:“搞得好像你丫的啥时候推测对过一样。来,你给我说说这是什么意思?”

说着,我们就停了下来,因为在胖虎的手电光下,前方出现了一些黑色木头箱子,就像是短棺材一样,挡住了我们的去路。

我大概地数了一下,差不多有三十多个,都是长宽高四十公分的松木箱子。

箱子上面被黑漆刷过,黑漆上又有手绘的一些图案,有些地方已经大面积的掉漆,显得古朴而破旧。

找了一个图案完好的箱子,我一看那是一个象形字模样的图腾。

整个图腾有着一个类似人的模样符号,那人卷起胳膊,露出强壮的肌肉,下面的两只脚很大很突兀。

在“人”字符号的旁边是一个古代炼丹炉的标志,下面还燃烧着熊熊大火,在另一边则是像是一个人躬着身子在对炉内吹气。

从表面来看,这个图腾好像是在炼丹,那个露着肌肉的是炼丹师,躬身的是童子,但是从实际字面上看,这是赵国的图腾。

一个如同龙魂文字中的“赵”字,再仔细看几眼,就感觉好像是一辆车拉着一个作战的将军。

“嘭嘭嘭……”胖虎用枪管敲了敲其中一个箱子,然后说:“这里边好像有东西啊!”

我白了他一眼说:“废话,里边不装东西,难不成放个空箱子?你以为墓主人是小孩儿吃拳头自己哄自己吗?”

胖虎说:“老子不是那个意思,老子是说里边不会是陪葬品吧?”

对于这个问题我不想和胖虎继续争论,这箱子肯定是有东西。

胖虎在手上唾了两口,然后从背包里拿出了铁刺,就对着箱子开始撬动,我在一旁提醒他说:“还记得古月国里边那些放满了珠宝的箱子吗?这次可千万不要莽撞了,记得戴手套。”

胖虎不耐烦地说:“你他娘的快比我老娘都话多了,老子又不是白痴,自然是吃一堑长一智了。”

子萱说:“刘金魁,吴海,你们两个去帮胖虎,记住打开一个就先退开,看清楚里边是什么再决定。”

刘金魁和吴海点头,然后同样拿出铁刺来对着箱子撬,可撬了几下就是打不开。

我看了几眼说:“我草,箱子翻了个跟头,你们三个看清楚了再撬。”

胖虎撇着嘴说:“您呢,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别瞎指挥。老子还看不出翻了吗?就是懒得翻过来,从屁股打洞也是一样的。”

说着,他就把铁刺当成凿子,捡了一块巴掌大的石头,对着箱子底部戳了起来。

随着铁刺不断戳进,在一半的时候,胖虎有力地一撬,就听到“咔啦”一声,木箱的底部就被撬出了一条缝隙。

接着,三根铁刺一起伸进去,不断地发出木质品断裂的声音,一会儿就出现了一个脑袋大的窟窿。

胖虎用手电一照,就骂了一声,我问他怎么了?

啧啧着嘴,胖虎说:“他娘的,里边装的好像是头发。”

我愣了一下,就凑过去看,一看果然正如胖虎所说,里边都是黝黑的头发,比用了洗发露都有光泽。

胖虎让我挪开点,他就用铁刺去拨弄那些头发,很快头发中的东西就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几乎所有人都朝后退了一步,同时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那里边出现了一个蜷缩的孩子,大概也就是四五岁的模样,浑身赤体,而且皮肤完整,肌肉还能看出有弹性。

还有不知道本身就没有穿衣服,还是衣服已经腐烂,被压在了身下。

胖虎端着枪说:“老子最怕这些小孩儿,这让我会想起古月国遗址那个‘幼儿园’。”

我捏了把汗说:“那些孩子可没有这个孩子保存的完好,这就像是在熟睡一样。”

刘金魁问:“会尸变吗?”

我说:“应该不会,这种尸体内应该被灌了水银,要不然不可能过千年还有如此的模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