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量变引起的质变(1 / 2)
世界上关于一张专辑好与不好的标准,对于每个人来说可能是不一样的:
大家可能都有自己的标准线。
传唱度,副歌好不好听,歌词如何,创新...
但如果把这个标准放在一个整体的状况里,那就显然是有一些稍微宽泛的标准。而这个标准,也是比较出来的,所以一般分两个方向:
和环境横向比较,和自己纵向比较。
而叶青的第三张专辑,和环境横向比较出来,依旧是远超水准线之上的...
同期出的,也流行的歌曲有“我曾把完整的镜子打碎,夜晚的枕头都是眼泪”
“若不是你突然闯进,我生活;我怎会把死守的寂寞,放任了”
“小僧回头了嘛,诵经声变沙哑”
确实流行,大家也唱的多,但保质期差了些
主要可能是近两年流行的歌曲,很多时候还是在一个旋律的基础上包装而成,所以真的这种环境下如果在流行歌里比,不成问题;而那些制作创新好的,这张专辑也是高标准的。
至于和叶青自己的纵向比较,照旧可以说创意可圈可点,也是一张水准之作:
媒体直接一下拉开他的专辑列表:
1.「龙拳」
2.「半岛铁盒」
3.「东风破」
4.「暗号」
5.「半兽人」
6.「分裂」
7.「爷爷泡的茶」
8.「回到过去」
9.「米兰的小铁匠」
10.「最后的战役」
真的是可以的了。
所以前面遮遮掩掩的干啥?
这些歌里,就别说前面五首了,就是后面随便拎出来一首《米兰的小铁匠》,开头这个midi的管弦乐合奏音色引入,然后接上两把吉他伴随着架子鼓出现,用吉他循环6级和3级两个小和弦,显得气氛轻快又活泼。
直接画面感就出来了,然后开始讲述故事。
这张专辑其实根本就是一张很好的专辑啊?
“我之前看到的报道,咋回事呢?”
有人开始疑惑。
当时说的信誓旦旦的,但其实很多人也知道,部分媒体确实喜欢在未知全貌的时候,抓一些比较吸引眼球的点。
但是真的东西出来了以后,就能发现这张专辑的确每一首歌都充满了故事和画面的感觉,风格蛮统一的。
倒是音乐圈的人说了几句:
确实在创新上面差了一些,但有了“中国风”这个概念的提出和两首歌曲,基本上也就是可以值得称道的。所以本来大家是一个低期待的情况下,很多东西都是惊喜了。
这肯定也是好事。
因为多数人是期待叶青的专辑好听的。
毕竟他们不听叶青的专辑,去听谁的呢?能听得歌确实挺少了,能拿好分数的专辑更少。
明白这个事实之后,网上的声音一下子就宽容了很多:“我觉得都很好听诶,其实这反倒是我普遍风格都很能接受的一张专辑。”
“媒体变着法都要说一句江郎才尽,就像皇马欧冠三连冠的时候,球迷都不是拿放大镜挑毛病,是拿显微镜!”
以及最多披上伪装的外衣,来一句:
“这种专辑已经惊动不到我了,我在大润发杀了10年的鱼,我的心早已跟我的刀一样冷了,只有叶青的下一张专辑才能温暖我。”
...
时间接近下午三点,媒体们已经基本上定下了结论:
依旧是好评,相当值的去听的一张专辑。
并且销售额也随着这次略带争议的前奏,还实现了小幅的上升,在开售的第9分钟就已经破了5000万,第22分钟,破亿。
第1小时11分,破1.5亿。
第2小时03分,破2亿。
依旧是等到3点的时候开始大幅衰减,但已经到达了2亿7107万,还比去年水平多了接近百分之20。
这里已经确定,他这张新专辑将会是国内有史以来最快破3亿销售额的,这一点,让无数音乐人嫉妒羡慕以及,有点郁闷。
“不是,这张专辑没有之前的评价高么?怎么还继续涨呢...”
“这很正常吧,叶青吸引的粉丝青少年居多,你再看过几年,这些粉丝长大了,购买量还会进一步上涨。而且吧,市场其实购买力也是在上涨的。”
前者很好理解,距离tfboys的粉丝们。
最早期粉他们的粉丝年纪就比较小,但后来随着他们的粉丝渐渐长大,网络话语权来了,消费能力也上来了。
如果能一直红的话,各种数据不会差的。
至于后者,举个简单的例子:
谁能想到,五年前春节档还是《西游记之大闹天空》这样的片子拿到10亿票房,2年后春节档就能同时容纳《唐探3》和《李焕英》两部电影,而这两部电影加起来就已经破了90亿?
就更别说更早期了。
国内的经济市场,其实还算蓬勃发展的。
所以叶青的专辑也是系列片一样:只要大环境没问题,作品质量也保持的好,只会越来越上涨的。
并且,叶青的地位也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