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稀泥(1 / 2)

加入书签

虽然早有预料俞信的日子不太好过, 可仍有一团怨恨在俞善的胸口堆积着,堵得她喉头发哽。

难道八亩良田的收成, 还养不活一个九岁的小孩子?

信哥儿还没有锄头高, 就赶他下地做活吗?

这些年,老宅的人时常托人进城找原主要钱,理由简直五花八门。

不是说信哥儿生病了要看大夫, 就是说信哥儿读书要交束脩, 笔墨纸砚处处费钱;

要么就是信哥儿淘气闯祸,打伤同村的小孩, 要赔汤药费给人。

一开始原主还会相信, 次数多了, 才发觉这其中的不对。

她托人回村打听过几次, 才知道, 原来信哥儿早就不读书了。

这些银钱不用说, 都落在了老宅人的手里,一个铜板也不会用在俞信的身上。

可为什么原主知晓真相,还要继续给钱呢?

左不过是因为弟弟在人家手上, 原主只期盼着他们有点儿良心, 拿了钱就不那么苛待自己的弟弟罢了。

三年未见, 即使有了原主的记忆, 俞善也有点认不出自己的亲弟弟了。

四岁就开蒙拿笔, 六岁已经会背三字经、千字文, 粉团般玉雪可爱的信哥儿, 看起来已经和农家小子没有什么区别,瘦小黝黑,显得比实际年龄还要再小些。

“信哥儿!”俞善忍不住伸出手, 想要抱抱弟弟俞信, 没想到俞信缩瑟一下,连退几步,避开了她的手。

俞善心里一酸,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笑着问道:“信哥儿,还认得出姐姐吗?”

俞信低着头,连看也不看俞善一眼,陌生得,像是压根儿就不记得有俞善这个姐姐一样。

那边俞家人闹得不可开交。

赵婆子推搡孙氏,非要让她把昧下的租钱交出来。

孙氏当然不愿意,她眼睛一转,祸水东引的嚷道:“娘,善姐儿这回回来就不走了,她是来要房子的。”

房子都要回去了,租金自然是赚不了了,刚才刘巧鸽说的二十两赔偿,更是拿不出啊。

在场的俞家人都割肉一样疼。

俞三叔先开口:“善姐儿不是跟着二嫂,啊,不,是白氏,不是跟着白氏改嫁了吗?怎么还能算我们俞家人呢?”

“没错。”孙氏难得跟小叔子意见这么一致:“这死丫头片子,说不定是偷跑回来的。爹、娘,咱们还是赶紧把她送回府城吧。”

“咳!”一直没发话的俞老头咳了一声:“吵吵什么,没看见你们怀安叔在吗?都进屋去!”

这会儿正是下工的时候,左邻右舍的早就听见俞老头家吵成一团,扒门缝偷听直接把门都扒开了;

爬院墙的趴满了墙头,后面还有人不断要求给自己让个看热闹的好位置。

不进屋要给全村人看笑话吗?

“祖父不急,就在院子里说吧。”俞善最不怕人看笑话了,她笑着大声说:“堂屋里地方小,都是乡里乡亲的,有什么话大家不能听呢。怀安叔,你说呢?”

话音一落,就有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村民大声叫好:“没错,远亲不如近邻啊,有什么我们不能听呢。”

这下不光俞老头一张老脸通红,连俞怀安都心里泛苦,知道自己接了个烫手的山芋。

当初俞家给白翠娘的放归书还是他帮忙写的,请了村中族老做见证,自然清楚二房的宅子以后要交还给俞信。

而俞家私下里把二房的宅子租出去这事,他也听到过风声。

不过当初俞秀才图清静,宅子建的离村子远,平时又没人去,既然没人说道,他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反正他做为村长,只要等俞信成丁,有房子可接手就行了。

至于中间俞家人租出去赚点补贴,在俞怀安看来不是什么大事。

就是没想到,半路杀出个俞善来。

俞家老宅在俞怀清考中秀才之后翻盖过,修得很是体面。

正面一字排开五间青砖瓦房,两侧各两间厢房,院子很大,散养着一些鸡鹅,后院打了水井,还修了灶间和柴房。

板凳不够坐,大伯俞怀裕主动让坐给了村长俞怀安,自己蹲在俞老头下首,后面一串儿蹲着他的三个儿子,父子四人都是闷声不吭。

俞三叔俞怀实手快捡了个破板凳,和自己老婆吴三婶互相使着眼色,见没人先开口,两口子也精明的等着别人先说。

三房的两个女儿俞蕙、俞蕊挤在一起,嘀嘀咕咕,眼睛在俞善身上扫来扫去,不知在议论什么。

别人不急,俞善更是不急。

一时间,满满一院子人,竟然没有一个人说话。

俞老头吧嗒、吧嗒的抽完一袋烟,敲敲烟灰,才开口问道:“善姐儿这回回来,不打算走了?”

“不走了,祖父,我回来孝敬您。”俞善笑着说:“我还打算接信哥儿回二房。”

俞老头还没说话,孙氏先跳起来反对道:“那不行,我养了信哥儿三年,当他亲生儿子一样,我舍不得。你说句话啊,当家的。”

俞大伯不出声,他也和俞老头一样端着个烟杆,吧嗒吧嗒抽着。

舍不得信哥儿?

舍不得二房的良田收成才是真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