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重心调整(2 / 2)
不过这次他没有给胡杨具体方案,而只是要求啤酒厂---必须盈利。
最开始胡杨执着于酿造啤酒的原因,就是单纯因为现在的啤酒太难喝。而他同时还知道,未来的啤酒胡变得好喝,但也只剩下好喝。所以他要自己搞啤酒,说的直接点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原本并没有打算盈利,甚至有打算根本对外出售,只供应华夏科技公司内部饮用。
但现在,李亿峰已经给出了必须盈利的要求,那就需要进行大的方向调整了。
现在啤酒厂的精酿技术已经有了一点眉目,剩下的就是一点点积累成熟度。按照李亿峰的要求,胡杨接下来就要把拉格啤酒的酿造排上日程了。
拉格啤酒就是工业啤酒。最适合大规模生产的啤酒。通常酒精度不会太高,主要特点是易饮。
所谓易饮,说白了就是喝着没有负担,喝了还想喝,最好还不太容易醉。每个国家都有几款自己代表的拉格啤酒。世界上比较流行的几种,像百威,嘉士伯,喜力等等都是这种。
这些拉格啤酒各有自己的特点,酒精度也都在5°左右。而咱们国内的啤酒大多没有这么高的酒精度,主要还是成本的因素。
绝大多数产品都是如此,品质由成本决定,而价格则会决定市场。
拉格啤酒不同于其他品种的精酿啤酒,定位是一种日常配餐酒精饮料。而精酿追求的则丰富的口感和风味,成本自然会高很多,所以基本上精酿是小众商品。
针对大众口,也要针对大众的消费能力。
咱中国的白酒文化有悠久的历史。而啤酒则是本世纪才出现的东西。习惯了白酒的国人,在喝啤酒的时候的大多都追求大口大口灌下啤酒的快感。
这也就意味着,通常要喝很多瓶。如果价格不够亲民,大家怎么敢放开了喝。国内大多数啤酒厂在创办初期,也都是走得这种路线。
所以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大多数的啤酒都很不好喝。技术不太过关,又要压缩成本,这个结果也是自然的。
这种情况要带九十年代才会有改善。酿造技术有了提高,而作为原料的大小麦产量都有了大幅提高,自然单价也就降低了一些。
这两项综合起来的结果,就是口味提升而成本降低。那个时期也是国内啤酒工业发展的高峰期。
胡杨当然不会想要跟随这个潮流。他之所以会想要在丹东建一个啤酒厂,只是因为现在的啤酒都太不好喝了。盈利当然更好,但底线是主要不赔钱就行。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啤酒会逐渐成为消耗品。进入九十年代,逢年过节时全国各地的啤酒厂门口,各种运输啤酒大卡车都会排起长龙。
再往后,国产啤酒很多都开始有些跑偏了。因为一种新工艺产生了,那就是用淀粉酿造啤酒。淀粉只负责发酵产生酒精,而啤酒的味道和口感则都要靠添加剂调配。
啤酒的酒精度都被控制在3°以下。酒精度低了,自然就能喝更多瓶。这个时候的啤酒更像是啤酒味道的饮料。就跟那些用香精勾兑的廉价饮料一样。
但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情况。
还会更糟吗?
当然!
永远不要低估国人在这方面的能力和下限。
限制一个人的啤酒酒量的条件,除了本身的酒精分解能力之外,还有胃容量和水代谢的能力。胃容量没办法干预,但水代谢能力却可通过在啤酒中加入利尿剂来改变。
有了利尿剂的参与,就可以在很短时间排出大量尿液,带动体内加速循环代谢。喝这样的啤酒,一顿饭能去若干次厕所。相应的这顿饭也可以喝更多的啤酒。
在胡杨看来,淀粉做的啤酒就不能算是啤酒。
回归正题,首先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起一个名字。鉴于已经有了第一水泥厂和第一研究所,所以这个啤酒厂就绝对不能再用第一做前缀。
至少在起名字的方面,胡杨要比李亿峰高一点点才行。
锦江,这是胡杨给啤酒厂起的名字。
丹东有座锦江山,站在山顶能看到整个丹东。这个名字不管怎么看都比“第一”要好。
锦江啤酒正式命名之后就是设备和原料的问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