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崛起的根基(2 / 2)
胡杨好奇的问道:“福生大哥就没有这种?”
“怎么没有。”冬梅嫂子白了孙福生一眼,但没有继续说下文。
“都有,都有。”孙福生则赶紧承认,却还是不说内容。
胡杨和邢鹏相视一笑,都没有刨根问底的打算。既然大家对“过度补偿”有了有点概念,胡杨就可以再稍微深入一点了。
“因为人有过度补偿的情况,所以由人组成的社会也有同样的问题。咱们大陆经过这些年的运动,文化娱乐方面是非常饥渴的状态。
开放之后国外文化的第一波冲击,就是伴随各种译制片电影和意志连续剧到来的。你们应该能够感受到这种冲击对国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冲击和改变有多大。”
想到时下年轻人中最时髦的打扮,最流行听的歌曲,还有谈论最多的话题。他们就知道胡杨说的没错。
“我认为香港更重要,就是因为香港与咱们的文化最近,国人是最容易接受的。同时自然也最容易受到影响。
这种影响并不只限于穿衣打扮,还会有说话方式,进而还会影响到行为和消费观。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香港娱乐文化对大陆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我希望你们能通过这些,先于大多数人了解这种变化。”
大陆封闭了太久,一朝开放之后,各种好的坏的全都一股脑的挤了进来。而国人在过度匮乏之后,则会将这些照单全收。这就导致了一些观念和价值观上的问题。
未来关于“精神文明水平和物质文明水平严重脱节”的声音一直都没有消失过。直到胡杨重生前的二零一几年,这依然是被广泛讨论的社会问题之一。
而在胡杨看来,这个问题的产生并不完全是因为物质文明进步的太快。还因为那时代大众,在思想依然习惯于被领导或者引导。而当这些都缺失之后,大众在思想观念上自然会彷徨,甚至是混乱。
现代化的理念、传统观念、西方价值观,还有港台那种混合发酵之后的人文状态。
这些好像都好都对,但好像都不完全适合。
胡杨很清楚的知道,自己真的没有能力在这个领域中做点什么。所以他只能尽量提醒周围的人,也包戚扬在内。
要对未来可能影响大众消费观的外来思想,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保持相应的敏感度。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想通过戚扬把这个观点传到上面去。至于会不会产生什么效果,就不是胡杨需要去操心的了。
胡杨说道:“还有最后一个原因。我很看好八二年开始的中英关于香港前途问题的谈判。”
话一说完,胡杨看到的是几张茫然的脸。看这些脸上的表情就知道,除了戚扬之外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谈判。
转念一想,其实也不能怪他们不关心国家大事。两年前开始的谈判,的确在报章上没有特别大版面的报道。
毕竟那只是一个谈判的开始,而且又是在运动结束的前几年,宣传方面是比较谨慎的。都会尽量和以前的那种有一点小事,就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的方式做出区隔。
不过马上这个谈判就应该有结果了。如果一切按照历史进程发展,应该在八四年结束之前结束谈判。最终决定香港在一九九七年重归祖国。
看时间也没有几天了。所以胡杨也不需要再做特别详细的介绍。到时候自然会有铺天盖地的报道。这可是中国建国以来第一次,
戚扬思索了一阵,问胡杨:“老板为什么会看好这次谈判?”
胡杨心里琢磨了一下是谁在问这个问题,片刻之后说道:“简单来说,我们领土面积大,人口多,而且现在开放了。全世界都必须正视正在强大起来的中国。”
祖国的强大是任何一个爱国者都希望看到的。很显然,在坐都是真正的爱国者。
但就在大家都沉浸于对于未来和强大的憧憬中时,胡杨突然开口说道:“我觉得收破烂是个不错的主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