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丹东是个好地方(2 / 2)

加入书签

债务是小头,只有几千块。接收全部工人才是大头。接收的意思的不是留下工作就完了,还要补上之前拖欠的工资和福利,还有报销包括医药费在内的各种款项。

管冲做了一下计算,这部分要五千多,可不是一笔小数字。但好在这不需要一次性都拿出来。管冲在合同中承诺,用半年时间逐步将拖欠和需要报销款项补齐。

这也是为什么在选择中更倾向于小厂,而不是其他两家的原因之一。大厂老厂会有很大的隐形负担。

可能一个厂子在职的只有一两百人,但离退休的还有几十号人。如果再有厂办的附属企业那就负担就更大了。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体制下稍微有点规模的企业都会走小而全的路子。就比如和这家振安农机厂同在振安区的丹东纺织厂。有几千人的规模,就有厂办医院,厂办托儿所,厂办浴池,厂办饭店,厂办旅店,这又是上百号人的规模。

而丹东规模最大的丹东毛绢厂,不光有上面说那些,甚至还有自己的学校和温泉疗养院。

九十年代全国性的大规模破产重组潮中,有太多企业就是被这些负担生生拖垮的。

胡杨和简友德并没有着急赶路,到丹东已经是第四天的中午。胡杨在邮局给北京打了一个电话,赵小白说项凌江应该明天到丹东。

项凌江这一趟是和设备零件,还有从技校带来的两个技工一起,路上是会慢一些。

胡杨不打断自己提前和振安区农机厂接触。于是就买了一份丹东地图,带着简友德在丹东市区里转悠。就算是勘察地形了。

丹东以前胡杨曾经来过两次,但那是二十年之后。市区内唯一没变的地标,就是抬手指向西方的毛主席雕像。

雕像所在的位置就是丹东火车站的站前广场。市政府,长途汽车站都在旁边,应该说这里就是当时的市中心了。

确定地标之后,他们便开始在市区内随意的转悠。丹东的物产丰富,这个姐姐有很多人在街面上摆摊卖货。

忽然胡杨停下了脚步,停在一个卖茧蛹的老大爷面前。简友德顺着胡杨的目光看向大爷面前的框,脸色立刻一变。

这都是啥!

一些黑色的,还在蠕动的蛹,还有一些同样在蠕动的,绿色的虫子。

这时胡杨一惊蹲了下来,问道:“大爷你这个茧蛹怎么卖的?”

在简友德震惊的注视下,胡杨买了两斤茧蛹。

晃了晃手里的纸包,胡杨问简友德:“知道这啥不?”

简友德回答:“你不说了吗,是茧蛹。”

胡杨语气愉悦的说道:“一看你就没吃过。这是桑蚕的蛹,另一框那个绿色的就桑蚕。吃了桑叶会吐丝做茧。这个蛹味道非常好,一会找个馆子做一下。”

简友德虽然嘴上没有说,但表情已经出卖了他。胡杨当然看到了,但他全当没有看到。

说起丹东最出名的特产,肯定有大黄蚬子的一个位置。虽然现在不是最好的季节,但大黄蚬子在已经很肥美了。

他们在临近江边的地方,找了一个朝鲜族馆子。委托加工了一个干煸茧蛹。又要了四斤水煮大黄蚬子,加上一个泡菜炒五花肉,一个辣焖明太鱼。

四个菜都挺硬,唯一可惜的就酒差了点意思。喝白酒吧,胡杨酒量太差,而简友德又太好,他们在一起喝着根本没意思。

至于啤酒,这个时期国内绝大多数啤酒厂的技术都还不很成熟。丹东啤酒厂的啤酒,说真的这味道真的不敢恭维。

胡杨只喝了一口,就推给了简友德。原料其实也不差,就是技术和配方上差的太多。酿出的啤酒,只是看着像啤酒有泡沫,但味道真的很像“马尿”。什么啤酒花香气,什么发酵香气一点都没有。

一念至此,胡杨突然对简友德说:“回头你去了解一下丹东啤酒厂的情况。”

简友德一愣:“啤酒厂?您想插手这个买卖?”

胡杨弹了一下酒杯:“是突然有了这个想法。你不觉得这啤酒难喝?”

简友德不解:“啤酒不都这味吗?”

胡杨很认真的摇了摇头:“当然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