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章 内忧外患(1 / 2)
“新兵里,素质最好的是谁?”
“刘子扬。”宋豪和段弘毅异口同声,毫不迟疑。
我随手找到了刘子扬的档案,看照片就有些印象了,是a组的突击手,当时在船上和我一起冲进首舱的。
刘子扬,24岁,中尉军衔,毕业于解放军工程大学,特种作战专业。
也就是通称的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军工)。
正经的科班出身,这倒是比我这种泥腿子强多了。
我在军校虽然学的也是特种作战,但我是保送进修制度,没两年就回来了,说不好听点,只是为提干走了个程序而已,毕竟干部都必须要走军校这关的。
但刘子扬可不一样,人家是高考考上的,四年制的本科,受过非常系统专业的训练。
军校生,一般不会跨专业上岗,所以刘子扬毕业后,应该服役于特种部队。
翻开第二页的履历,果然是,实习我军区某集团军直属特战旅,后担任特战排长。
东北虎每年也都会来一大批军校生,但实习期结束后,大部分都被调走了。
倒不是因为不合格,而是目前步兵特战化,很多部队都缺少特战方面的人才,实习生来东北虎,主要是开阔眼界。
二来,东北虎的确缺少带队主官,但指的是具备管理能力,拥有实战经验的干部,也就是精锐分队,特战连还是不缺少的。
我笑着说道:“他本来就在特战旅,可以说是前程似锦,为什么来咱们东北虎?还得接受选拔,多遭罪?”
段弘毅解释道:“聊过,这小子热血、血性、有志向,梦想就是上战场,他之前在的特战旅,只参加过一次实战,还是安保行动。”
每年来到东北虎的官兵们,大多都是这样的心态,可当真正经历了战争,这份斗志也变得一文不值,真正能够支撑下来的,是心中那份赤诚。
“选拔的综合成绩第一,不错。”
特种作战学,在军校里算是比较苦的专业,虽然是校园,但教员们都会以特种兵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以免以后去了特种部队丢人,让部队撵出去。
什么是特种作战?就是将训练有素、技能全面、装备特殊的单兵编组,以特殊的方式和手段实施的作战行动。
有着计划周密、方式独特、手段多样、隐蔽突然、速战速决等特点。
所以,想搞特战,忠诚是底线、素质是基础、思维是要求。可以说是现代军事中最为艰苦的兵种了。
段弘毅抱怨道:“提到这我就来气,李乘风太偏心了。”
“怎么的?”
“选拔的时候,我就特别看好刘子扬和张云鹏。一个是综合成绩第一,一个是爆破成绩第一。宋豪要了张云鹏,我就要刘子扬呗,结果李乘风不同意,都安排到a组!气死我了!”
我莞尔一笑道:“要是我,我也这么安排。”
“怎么说?”
“猛虎突击队的战术体系中,多是以突击组为核心的。在这样的体系中,我们需要狙击组的稳定、支援组的灵活、突击组的锋利。如果这个核心落实到单兵,那就是突击手。”
突击组,分为尖兵、爆破手、排爆手、战斗步兵。
但在外军中,突击组被简化到两人,爆破手和排爆手由一人担任,由尖兵掩护,便可以完成突袭、隐蔽等形式。而战斗步兵,则编入支援组。
而支援组,外军特种部队普遍都是火力支援手(机枪手、火箭筒手合称),加上战斗步兵。
狙击组不用说,是一样的。
所以,我军在特战小队配备上,通常是8人到12人,尖兵、排爆手、爆破手、战斗步兵、雷达兵、通讯兵、机枪手、狙击手等等……
猛虎特别行动组是模拟外军,自然有着模拟外军的风格,人数通常为6~8人,这样一来,对于爆破手、尖兵和战斗步兵的素质要求,就非常高了,因为他们要身兼多职。
人多有人多的好处,人少有人少的好处,但特种作战中,都不是以人数取胜的。
段弘毅不理解,郁闷道:“合着什么好事都先让a组得着呗?他们是嫡系,我们是旁支?”
我连忙说道:“停,你可是政工干部,怎么能说出这种话呢?要是被人听了去,你小子可要挨训了。”
“我不想说,可本来就是嘛。”
宋豪在旁边没有出声,得了便宜要卖乖嘛,何况段弘毅以前是他的指导员,也不敢多说些什么。
我叹声解释道:“我知道你的难处,可是必须要保证a组的战斗力,保证猛虎突击队的体系不散架。嫡系旁支不存在,但a组毕竟是老班底,有a组在,就有分队的体系在。”
“扩编,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扩充实力,也可以把一个强横的小队拆的七零八碎,毫无战斗力。”
“猛虎分队所有人都没调动,我敢肯定,明年新成立的分队,依旧不会动摇猛虎分队和猛虎突击队。扩编,是因为上级对我们模拟外军太看重了,肩上的责任太重,分队规模满足不了。”
在没有扩编之前,甚至是没有猛虎突击队之前,猛虎特别行动组,是整个东北虎,最忙碌的分队。
一共就三个小队,一个备战、一个对抗、一个特训。
三个小队轮流值守,一刻都不得闲,虽说即使是小队备战也能碰上大型任务,但往往是和其他部队配合,充当尖兵和突袭,整个分队出任务的情况,非常少。
如果扩编成中队,那么分队作战就不难了。但前提是,足够强。
目前模拟外军中,能够担任分队长的人大有人在,比如张泽,他比我的资历还要老,b组的刘鑫也不错,是和我同时期的,一样的战功赫赫。
可为什么上级不把他们去带新队伍?
那是因为离开这俩人,猛虎分队就瘸了一条腿,凝聚力决定战斗力,这是军中大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