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四荀令君的心意上(2 / 2)

加入书签

我怪异地看他一眼,心想这人到底在琢磨什么呢?现在你要尽忠的对象,可是端坐许都皇宫里的延康帝刘羡,居然还在这儿公然宣称自己掂记着对头拥立的招牌。

“某实担忧!”荀彧揉揉红肿的双眼,并不回避我的探询目光,“建安陛下聪颖过人,实是三代以来少见的明君,却十分坎坷。”

“令君欲迎回建安陛下么?”

“飞帅可有妙计?”荀彧身躯一震,惊喜地问道。

“我纵然有法,但曹公处,却不知作何想?”我心头更是一动,荀彧这也太激动了点儿。

荀彧目光炯炯:“某自窃思数月,决意奉正朔,尊本源,无论多大代价,都要迎回建安陛下。”

我真的震惊了!怎么会这样?

荀彧,这位素以巧妙周旋左右而闻名的中间派,曹操与汉王朝之间最最重要的强力粘合剂,现在也到了失效期么?

“令君欲如何做?”既来之则安之。我声音平静,心潮再怎么起伏,外表也不能显露出来。

荀彧默然。片刻之后,他忽然一掸袍袖:“延康陛下实无能担当一国之重,吾等,不能将希望置于他的身上。”

荀彧对延康帝刘羡的评价,我有限表示赞同。接触不多,但是,完全能感觉到此人的颓废和不作为,简直是向世人完美背书:看,我就是傀儡!

延康帝本人,就是对我延康朝廷的最大不敬。

但是,我面上不禁变了色。

荀彧这句话味道不太对。

此时我已全明白了,荀彧这是对曹操十分失望之后,不惜与之分道扬镳,也要重立大汉建安王朝。

显然,荀衍看错了他弟弟!

说出这一句决然之辞非同小可,从中至少可以看出,荀彧此人,绝非和谐维稳的东泰山,更像是大逆不道的急先锋。

或许以前数年,荀彧给人的印象一直这般坚如磐石,所以荀衍想当然地以为,这一次,他这位稳重坚忍的弟弟必然还会继续下去。

官僚作风耽误事,惯性思维害死人。

想想事先也不是没有一点儿端倪鳞爪的,苟衍那么肯定地说出卫臻、毛玠、魏讽等尚书台重臣在这次动荡中的立场态度,其消息来源,就算不是出自荀彧本人之口,也必然是在荀彧有意无意地授意下泄露的。

可是,我一直没注意到。

这种时候,这种话出口,一下就把我陷入到深深的困境之中了。

交浅而言深,无过于此。

荀彧这是要把我拖下水么?他到底想干什么?

我不知道荀彧受了什么刺激,这么不带见曹操钦点的刘羡。

我也不想知道为什么,荀彧这种智慧超常的世家子,脑筋里转动的素材应该和我这类人完全不一样吧?

只不过,我现在要的是挺曹维稳,安定团结,而荀彧想的却是如何接回建安帝。

接回小皇帝没什么,我对刘协也很有好感。但若因此朝野动荡,上下不安,却绝非我能接受的。而在目前战况不利的局面下,此举造成混乱几乎是一定的。

南辕北辙,从一开始双方的思路就拧巴了。

真不该来这一趟,不过,现在后悔也太晚了。

“是因为张绣一案?”我问道。对方既然不遮掩,我也就很直接。

荀彧思索片刻,摇摇头,说道:“飞帅,张绣之死,某已查明,与曹公并无关联。但是,此案的发生,却因此有了某与飞帅的今日之会。”

心头苦笑,最后一根稻草么?

“不久前,飞帅一道《赏地令》,打动了曹公的心,他对我说,彼可仿效之。”荀彧扶扶额头,显得苦恼至今,“某知飞帅不过以此令为饵,离间江东豪杰罢了。再三向曹公劝谏,奈何曹公心意已坚,欲以之为国策,无法改变。”

我的内心,如骤然吹皱起的一池春水,不停地荡漾开来。

原来如此。

原来,我才是你们分手的催化剂呀!

一时怔住,不知如何接话。

按我本心,打天下土豪,均大汉田地,原是从根本上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手法,离间江东豪族与孙氏政权的关系,才是意外附加的产物。但是,我现在已经无法公开自己的这种原始想法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