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师父与师弟(1 / 2)

加入书签

“ ()”

人的名,树的影。不离开山东地界往外走上一走,孙途还真不知道自己和麾下的兵马早已名满天下,为无数官民所敬,成了无数人眼中的大英雄了。

当军队进入到京畿路时,立刻就赢得了沿路百姓的夹道欢迎,一座座县城州府的百姓全自觉地走出家门,迎接这支打从山东而来,已为大宋天下平定了数拨山贼盗匪的英武之师。而且不光是当地百姓,就是一些州府官员也往往会特意出面宴请孙途及其下属人等。

虽然孙途总是婉拒了这些人的好意,但由此也足以看出孙途的这支军队早已声名远播,被北方诸地人们所熟知了。

也正是因为沿路总有百姓迎送,使得整支军队的精气神更足,行进中的队伍都比想象中更为齐整。而这一切落到众百姓眼中,就对这支威武常胜之师的感官越发的好,那雄赳赳气昂昂的精神头,那整齐肃然的队伍,别说是和地方那些兵痞们比了,就是京畿附近总能见到的所谓的禁军精锐,与之一比也差着许多呢。

而更叫人津津乐道的,还是这支军队严肃的军纪军规,真正做到了对沿路百姓秋毫无犯,哪怕有百姓送来食物犒劳军士们,他们也会恪守规则地付钱买下东西,与他们一比,以往那些总是标榜爱民为民的官军就实在是个大笑话了。

于是不知不觉间,北方各地就流出了这么一个评价来——如今天下百万官军中,孙家军才是第一等的军队,无论禁军还是边军,都无能出其右者。与此相应的,孙途这个三军之主的名头也是越发的响亮起来,在民间甚至都已经有了军神之类的称号,说他治军严谨,用兵如神,真真是大宋军中第一人了。

当这一称号如风般传播开时,天下各路兵马的主将们虽然口中没多说什么,心里显然是颇有看法的。尤其是一些心高气傲的边军和禁军将领,更是想好了一旦有机会就要和孙途比试一番,好好打压一下他的嚣张气焰。

而当这一消息传到江南,被声势越来越大的方腊反军知道后,许多人也都摩拳擦掌地等着到时与这支军队一战。因为就他们所想,既然大宋朝廷把这支军队捧得这么高,只要自家在战场上击败了对方,那对大宋朝廷的打击必然是致命的,说不定还能趁此一战把吴国的地盘再度扩展开来,发展到江南以外的地方去呢。

可以说在孙途还身处半路上时,一些人的无意夸奖倒使他这支才刚过两万人的队伍成为了许多敌我人等的焦点,也为他树立起了不少的敌人来。

不过好处自然也是有的,只沿路走了不到半月,京畿一地就已有不下两千之数的青壮男子自动前来投军。要知道这可是文贵武贱,信奉好男不当兵的大宋朝啊,只此就可看出孙途的这支军队有多得民心拥戴了,哪怕明知接下来将去江南和方腊反军交战,他们竟也义无反顾地投身军中,只为了能追随自己心目当中的大英雄,一起杀阵杀敌,保家卫国。

对于这些主动来投的热血男儿,孙途自然是不会拒绝他们的,当即就把他们编入军中。虽然这些人真到了沙场上作用有限得紧,但平日里帮着后军运送粮草辎重什么的却也是够了。何况,只要让他们经历几场战斗,并能接受孙途定下的军规律令什么的,等过上一两年,他们中的许多人自然也就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军中将士。

于是神奇的一幕出现,当别的南下征讨方腊反军的厢军队伍不断出现逃兵,使他们的数量急剧缩减时,孙途的这支山东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得到了迅速扩张,半月下来,凭空增加了两千许人,兵力也直接就破了两万之数。

只是如此一来,后勤压力就更大了,孙途只能派人去催促粮草的押运,同时还在离开京畿路,进入淮南路前暂时驻扎在了信阳城外,只等朝廷把之前应允过自己的粮草拨发到位,再继续南下。

可结果孙途等到的却是只够大军个把月消耗的粮草,以及满脸歉疚之色的方谦。在赶到军中,一见到孙途后,方谦就先行致歉了起来:“千里还请恕罪啊。如今朝廷已调派了太多地方厢军前往江南平乱,所以在粮草的调运上也有些混乱,之前竟把本该在你们出发后就拨送到位的粮草给先一步送去了江南。如今户部只能先凑出这一批粮食来以供将士们在路上吃用。”

孙途一听,眉头就略略皱了起来:“此话当真?别等我率军赶到江南后朝廷又找别的借口不肯如数把粮草发与我军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