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7节 汉西的去向2(1 / 2)

加入书签

实际上,诸葛亮提出的这个构思,李严也想到了,但李严知道自己属于“益州派系”(李严不是益州本地人,他是荆州南阳郡人氏),身份微妙,不能说出这个构思,就算说出来了,刘备也肯定不会让他这个“益州派系”主要首脑留守坐镇益州,于是,他就故意没有说出来。

在李严离开后,刘备沉思了许久,然后,他连夜地把诸葛亮召入宫中,握着诸葛亮的手,落泪流涕道:“朕前往凉州,卿留在益州,水土不连、交通断绝,从此天各一方、分处两地,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复相见,朕万般不愿与卿分离,奈何…大势如此,别无选择。留守益州之人乃朕绝对信任放心之人,便是卿也。卿之才,不逊于孔公亮,定能担此重任。朕不负卿,卿必然亦不负朕。若天命不在于朕,望卿尽心竭力辅佐太子,安邦定国、力挽狂澜,若太子可辅,卿宜辅佐之,若太子不可辅,卿可自为益州之主也,何去何从,卿自决之,朕无二言。”

诸葛亮听得汗水通体而冒、泪水夺眶而出,他泣拜于地:“陛下对臣的知遇之恩犹如高山大海一般,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肝脑涂地、赴汤蹈火,继之以死乎?”言讫,叩首流血。

刘备潸然泪下地扶起诸葛亮:“有卿的这句话,朕就放心了。”

次日,刘备颁旨下诏,加封丞相、益州牧诸葛亮为大将军、太子太师、司隶校尉,授予假节钺,行使假节权,敕封“汉昌公”。——大将军本是关羽的军职,关羽已死,该职空缺出来;太子太师就是太师,没有区别,一般而言,皇帝好好地活着时,加封的是太师,皇帝快要不行时,加封的是太子太师,带有“太子(未来的新皇帝)的老师”、“在老皇帝快死时、死后教导新皇帝”的意思;司隶校尉是个实权很大的官职,但对于汉西而言只是一个荣誉性虚职,因为司隶校尉是司州第一武官,可是,司州东部已经属于汉东,司州西部也快要属于汉东,汉西的司隶校尉怎么管得了汉东的司州?刘备加封诸葛亮为司隶校尉,只是一种恩宠。

在关中即将不保时,刘备本人准备退往凉安定,至于益州和刘禅,他完全交给了诸葛亮。

除了这件大事,刘备、诸葛亮等人还要解决另外一件大事:汉东军马上就要杀进关中了,长安城怎么办?直接放弃,未免太过于可惜,长安城非常坚固雄厚,十分易守难攻,号称“天下第一坚城”,打一场坚守长安城之战是很有价值、很有必要的,一来可借助长安城的雄固,力求重创汉东军,二来可借助长安城的战事,为西撤的刘备、南撤的诸葛亮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刘备西撤至汉昌,诸葛亮南撤至成都,都需要时间稳住阵脚、构建防线,长安城之战可以拖住汉东军,为他们争取时间。然而,坚守长安城的汉西军注定全军覆没,汉东军一旦杀入关中,马上就会全面地包围长安城,长安城将会成为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城,注定会失守,区别仅仅在于坚守长安城的汉西军能够坚持多久而已,坚持得越久越好,但最终结局已注定。

派遣何人执行这项意义重大但等于送死的任务呢?这是一个难题,长安城守将在本质上就是一颗弃子,如果刘备把他不喜欢的、不信任的、本事不大的人充当这颗弃子,毫无疑问,此人不但不会奋战到底,还会直接献城投降,这就本末倒置了;此人必须有勇有谋并且忠心耿耿,明知道自己被抛弃了,也会矢志不渝地奋战到底,然而,这么出色的人用来充当弃子,又未免太可惜。一时间,刘备不知道派遣何人担任这个长安城守将。

就在刘备为不知道派遣何人担任长安城守将而发愁时,有人主动地毛遂自荐,正是张飞。

“三弟啊,”刘备大吃一惊,“你怎么能当长安城守将呢?你难道不知道长安城必然会…”

“我当然知道!”张飞独眼发红,他眼中泪花闪烁,语气里带着一种自暴自弃外加一股十分微妙的怨气,“一旦东贼杀进关中,长安城就会被全面包围,就会孤立无援,成为孤城,早晚沦陷,长安城守将最终会死在长安城!死有什么可怕的?二哥…”他眼里猛地涌出大滴大滴的眼泪,“二哥已经死了!我早点死,还能在黄泉路上赶上二哥!我对此正是求之不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