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1节新的军政官制(1 / 2)

加入书签

提督是正职,副职是“总兵”(就是副提督),九个州就有九个陆军总兵,四支舰队(水师)就有四个海军总兵,不过,除了提督的副手是总兵外,也有单独的总兵存在,比如专门负责某个要塞、关隘、重镇的将领也可以是总兵,但不常设,这种总兵同样是副提督级别的。

由于刺史和提督是平级的,互相没有指挥对方的权力,毫无疑问,如果某州发生巨变,政务文官和军事武将十分容易发生龃龉矛盾,难以做到一体一心,因此,孔明独创了“总督”。总督跟提督一样,也是在明清时成为官职的,孔明也提前上千年让它出现了。所谓的“总督”,就是总管督使一州的军政两项大权,该州的刺史和提督都要听命于总督。比如,青州爆发了战事,青州刺史和青州提督吵吵嚷嚷,谁也不服谁,到底听谁的?朝廷就会派来“青州总督”,总管督使青州的军政大权。不过,刺史和提督都是常设官职,总督不常设,在需要时才设立。另外,总督不一定只管一个州的地方,也可以管两个州甚至更多的地方,比如“青徐总督”,还可以管一大片处于特殊状态下或者处于特殊时期中的地区,比如“南亚总督”,总管军政。

除了提督、总督外,汉东军保留着“大都督”和“都督”。大都督有三个:汉东陆海军大都督(简称“汉东军大都督”)、汉东陆军大都督、汉东海军大都督;都督也有三个:汉东陆海军都督(简称“汉东军都督”)、汉东陆军都督、汉东海军都督。都督即大都督的副职(“都督”就是“副大都督”)。很显然,汉东陆海军大都督的级别高于汉东陆军大都督、汉东海军大都督,它正是汉东军(汉东陆军和汉东海军)的最高指挥官职;汉东陆海军都督(汉东军都督)和汉东陆军大都督、汉东海军大都督属于平等级别。不过,大都督、都督跟总督一样,都是不常设的官职,在需要时(爆发大规模战事)才会设立。

一州的政务,由刺史、知州、巡抚、州长史(刺史的秘书长)负责;

一郡的政务,由太守、知郡、郡长史(太守的秘书长)负责;

一县的政务,由县令、知县、县长史(县令的秘书长)负责。

县往下是乡,乡往下是村或庄,设立乡长、村长(庄长),设有相同级别的镇长和区长。中小的人口聚居地叫“镇”,较大的人口聚居地叫“城”,但不存在“城长”,城分为多个区,分由多个区长负责;另有“屯”(屯长)和“堡”(堡长),但主要在辽州、蒙州等边陲地区。

汉东以前的最高权力机构是汉东王府的“一堂六部”,如今,孔明已经掌控了朝廷中枢,汉东的一堂六部直接与汉室朝廷互相融合了,“汉东亲王府”几乎就可以被视为“汉室朝廷”,孔明对其再度进行了审时度势地一定变动。

五大实权重臣保持不变:丞相(曹操)、大司马(孔明)、太尉(杨彪)、大司空(刘备)、大司徒(刘虞);

原先的“政事堂”恢复为“尚书台”,设立多位“参政尚书”,简称“尚书”,再设立“尚书令”负责处理日常国事,几位参政尚书轮流出任尚书令,一人一次一个月,从而防止集权;

每位参政尚书配有两名副手,官职为“参政侍郎”,参政侍郎的人数是参政尚书的两倍;

在尚书台之下就是六部:军部、吏部、户部、礼部、刑部、工部。

以上六部的各部最高长官改为“某部大臣”,每部大臣配有两名副职,称为“某部侍郎”,分为“某部左侍郎”和“某部右侍郎”;另外,军部内设立“陆军处”、“海军处”、“军机处”,此三处的最高长官也为“某大臣”即陆军大臣、海军大臣、军机大臣,此三处等同于后世的陆军总司令部、海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部。

孔明逐一地任命着文武高层,在拟定好后,他只要把名单交给他的三夫人兼女皇帝刘慕,刘慕盖上玉玺,孔明的命令就变成了天子的圣旨诏书,可谓“方便至极”,做什么都很顺利。

另外,孔明又以皇帝和朝廷之名整顿了此时的军职和军衔。

军职、军衔,这是两个东西,军职是具体担任的军事职务,军衔是军人的级别,此二者在后世分得非常清楚,在此时比较模糊。汉朝时的军人级别分为三等:将军、中郎将、校尉。本来,此三者都是比较高的级别,但因为东汉末年战乱十分频繁,有功受封的军人越来越多,导致此时的中郎将变成了中高级的军官,校尉变成了中级的军官(时间越延后,级别越降低),

根据孔明的规定,军职和军衔按照级别由高至低依次是:

大将军(将军级,最高级的将军,对应大司马、太尉、大司空、大司徒的“三公”级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