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节四家各忙各的(1 / 2)
徐庶摇头:“子午谷虽然早在两百年前就已经被打通了,但两百年来基本上被废置不用,为何?就是因为此谷极其难走,南北长达六百六十多里,道路崎岖坎坷至极,谷中气候更是复杂多变,并且谷中没有水源。光是通过子午谷,军队恐怕就要非战斗减员三分之一,就算历经千辛万苦地通过子午谷,军队必然疲惫不堪,战斗力降至低谷,一旦曹军察觉到丝毫的风声,在子午谷北端出口处埋伏一支精兵,只需千余人,就可以把万余人堵绝截杀在该谷内,除此之外,还有天气,一旦降下一场大雨,谷中部队就会全军覆没。这一招,实在太冒险了!”
陈宫表示赞同:“就算真的通过子午谷,又如何?长安城可是一座光是城墙长度就长达八十多里的大型坚城,城墙又高又长又厚,极其难打,通过子午谷的刘备军哪来的力气攻下长安城呢?无外乎,要么全军覆没于谷内,要么全军覆没于谷口,要么全军覆没于长安城下。”
沮授笑着摇头:“如果可以十分轻松容易地得手,那还叫奇谋吗?另外,通过子午谷的刘备军肯定不会攻打长安城,而是抢占潼关要塞,一旦控制了潼关,就可以把司州一分为二,让潼关以东的司州东部以及中原地区的曹军无法增援司州西部即关中,这才是子午谷之谋的价值所在,届时,潼关以东的曹军被堵住增援潼关以西的曹军的通道,潼关以西的曹军将会尽皆成为刘备军的瓮中之鳖,刘备军主力同时经祁山道、斜谷道进入关中,从容不迫地歼灭通关以西的曹军,如此,包括长安城在内的司州西部即关中地区,以及凉州,都归属刘备矣!”
贾诩道:“此计虽然非常冒险,但是,刘备军的胜负关键并不是完全寄托在此计之上的,子午谷既然极其难走,那么,通过子午谷、穿越秦岭的刘备军肯定不多,顶多一万人,目前,刘备军已有十几万兵马,拿出一万人执行子午谷之计还是没问题的,此计成了,可一战而胜,此计败了,也不过损失一万人,刘备完全承受得起一万人的损失,对于刘备而言,此计收益极大,但代价却不大。我估计,刘备十有八九会使用此计的,前提是他手下有人提出这一计。”
田丰道:“当初,少公子远征乌丸,不也是接纳了田畴之计,走了一条非常难走的废弃官道吗?事实证明,少公子是对的,正因为通过了那条非常难走的废弃官道,最终一战而胜。”
沮授、陈宫、徐庶纷纷点头赞同。
孔明听得心神微动。沮授确实是战术高手,在这个时候,他就已经察觉到了刘备军可能使用“子午谷奇谋”,历史上,该计是魏延提出来的,千百年来,该计具有非常大的争议性,有人认为此计会成功,继而为诸葛亮不采纳此计而深感可惜,也有人认为此计根本不切实际,完全就是自寻死路。那么,此计到底能不能成功呢?又到底有没有人实施过呢?答案是有的。
第一人:蜀汉的魏延,首创提出了此计,但因为诸葛亮的不批准而没有付诸行动;
第二人:曹魏的曹真,想要通过子午谷奇袭蜀汉,但遇到大雨,花了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途,只得半途而废、撤军返回;
第三人:东晋的恒温,想要派遣部将司马勋通过子午谷奇袭前秦,但遭敌军反击而失败;
第四人:明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高迎祥,想要通过子午谷奇袭西安,但遭敌军反击而失败。
以上四人没有一人成功,但是,通过三场实战事实可以明白两件事:第一,只要不遇到大雨或别的恶劣天气,军队是可以通过子午谷的;第二,通过子午谷的军队之所以最终失败,因为敌军已经觉察了,继而以逸待劳、守株待兔,因此,只要做好保密工作,胜算不是没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