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0节汉东钱(1 / 2)
孔明点点头。
孔云颖接着道:“铜钱的铸造材料可分为青铜、黄铜、白铜、紫铜等,青铜是铜铅熔合或者铜锡熔合,黄铜是铜锌熔合,白铜是铜镍熔合,外观酷似白银,紫铜又叫红铜,即纯铜,呈现紫红色。从制造工艺、实用性以及材料本身价值上讲,青铜不如黄铜,黄铜又不如紫铜。眼下,市场上的铜钱以青铜钱为主,也有不少黄铜钱,紫铜钱很少见,因为紫铜钱成本最高。少公子你说过,铸造货币是大事,既然铸造出来了,就要让它长久地保持稳定,于是,根据少公子你的指示,我和铸币工匠们从防伪、稳定市场、促进流通、提升和保证钱币本身价值、增强民众对新钱的信心和信任、推动民众对新钱的接受程度等多方面考虑,决定铸造的新式铜钱以紫铜为材料,即以九成五的纯铜、百分之四的铅、百分之一的锡进行熔合制成,如此,新式铜钱在外观上呈现紫红色,便于分辨真伪,其分量、价值、耐磨性、实用性等因素都会得到十分理想的保证。另外,我们不选择使用白铜作为新钱币的铜钱材料,是因为白铜外观呈现银白色,与白银十分相像,容易让人与白银混淆,发行白铜钱会给民众造成不便,还会给不法分子造成可乘之机。”
孔明再次点点头,他面前的第一个木盒里装的正是新式铜钱,他拿起一把在手里把玩着,这些新式铜钱外观呈现紫红色,它们仍然属于“汉五铢钱”,其造型仍是传统的“外圆内方”,圆形整体、内有方孔,不过,跟传统的汉五铢钱不同,它们被制作得非常精致、精良、精美,并且用料上乘、做工优质。五铢钱之所以被叫做“五铢钱”,因为它“重五铢”。此时的汉制规定1两等于24铢,一枚标准的五铢钱的重量就是5/24两,此时的汉制1两约等于后世的16.14克,那么,一枚标准的五铢钱的重量约为3.36克,然而,早期的汉五铢钱还算是形制规整、做工端正,但到了中后期,变得越来越低劣粗糙,在重量上完全达不到“五铢”标准,降到了2克至2.5克,不但越来越小、越来越薄,还被掺加了铅铁杂质,老百姓根本不愿用。
孔明的新式铜钱的用料是成本颇为不菲的紫铜,分量十足,一枚直径约3.3厘米,厚度约1.5毫米,重量约3.5克,并且工艺上等,轮廓分明,凹凸触感明显,阳文字体端正清晰,正面在方孔的上下左右分别铸出阳文“大汉铜钱”四字(简体字),背面在方孔的上下分别铸出阳文“一文”二字(简体字),左右分别铸出阳文花纹图案。
第二个木盒里装的也是新式铜钱,但其造型不再是传统的“外圆内方”,就是一个结结实实的铜圆,没有内孔,一枚直径约5厘米,厚度约4毫米,重量约150克,同样工艺上等,轮廓分明,凹凸触感明显,阳文字体端正清晰,正面中心是一团花卉图案,花卉的上下左右分别铸出阳文“大汉铜钱”四字(简体字),背面中心也是一团花卉图案,花卉的左右和下分别铸出阳文“五十文”三字(简体字),上铸出阳文一朵花卉图案。
第一种新式铜钱一枚一文,第二种新式铜钱一枚五十文,一起流通,方便民众实际需求。第一种新式铜钱是可以用绳索串起来的,根据孔明的规定,一百枚就是“一吊钱”(一百文),一千枚就是“一贯钱”(一千文),从而规范货币计算单位。
至于第三个木盒里装的,便是新式银钱,其造型也不是传统的“外圆内方”,就是一个结结实实的银圆,没有内孔,一枚直径约4厘米,厚度约2.5毫米,重量约150克,也工艺上等,轮廓分明,凹凸触感明显,阳文字体端正清晰,正面中心也是一团花卉图案,花卉的上下左右分别铸出阳文“大汉银钱”四字(简体字),背面中心亦是一团花卉图案,花卉的上下分别铸出阳文“一元”二字(简体字),左右分别铸出阳文花纹图案,材料为九成五银。
孔明的新钱分为两类:铜钱、银钱,铜钱分两种:一文、五十文,银钱只有一种:一元。铜钱的单位是“文”,银钱的单位是“元”(孔明发明的)。此三者的互算兑换关系是这样的:
一吊钱等于一百文;
一贯钱等十吊钱、一千文;
一元钱等于十贯钱、一百吊钱、一万文;
一个一元银钱等于一万个一文铜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