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节鱼儿上钩3(1 / 2)
在下定决心后,轲比能排除掉心头的所有杂念,一心一意地策划着如何一举攻克乌拉镇,毫无疑问,他必须投入重兵,最麻烦的是,乌拉镇的大铁矿是没法搬走的,它不像别的东西,如果乌拉镇只是一片水草丰美的草原,鲜卑人可以在这里放牧,把水草吃完后直接全族转移,如果乌拉镇只是一个富裕的汉人镇子,鲜卑人将其打破,然后洗劫一空,最后逃之夭夭便可,然而,铁矿这东西是带不走的,它是固定不动的,那么,鲜卑人在攻占了乌拉镇后,还必须坚守这里,跟汉东军展开持久的攻防战、消耗战、拉锯战,这种战斗模式恰恰是鲜卑人最为不擅长的,毕竟,鲜卑人擅长的是游击战、袭扰战,打不过就跑,抢完了就溜。轲比能决定,打下乌拉镇后,直接在乌拉镇建立他的“鲜卑国”的第一块固定领土,以当地大铁矿为基础,强迫到时候成为俘虏的汉民工匠为鲜卑人开采铁矿、冶炼生铁、打造铁器兵器,趁着汉东军忙着汉人内战的这段时间,巩固好根基,到时候再打退汉东军的反扑,彻底地吞并掉乌拉镇。
足足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轲比能集结了八万多人马,准备对乌拉镇大举进攻。这八万多人马可谓东部鲜卑的精锐和精华所在。须知,此时的东部鲜卑只不过五十多万人,成年男子只有十几万人,其中的精壮也就约十万人。可以说,轲比能是孤注一掷,他知道,此战一旦胜利,东部鲜卑将会实力暴增,他也会向着他的梦想迈出一大步,如此巨大的收益值得冒险。
“啊哈,鱼儿终于上钩了。”接到报告的孔明既雄心万丈又如释重负。
为了让这项庞大的“引蛇出洞”计划取得成功,孔明可谓呕心沥血、费尽心思,他深知,该计划成败与否的关键在于两个字:保密。一旦泄露了一丁点破绽,整个计划都会付之东流,最终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历史上,有两个正反典型例子可以深刻地说明计划保密的重要性。正面例子是:在后世的二战后期,美英盟军打算登陆欧洲大陆,发动“诺曼底登陆”,为了在战略上欺骗纳粹德国,盟军苦心经营地炮制了一项“霸王计划”从而瞒天过海、偷天换日,把纳粹德国骗得死死的,让纳粹德国误以为盟军会在加莱登陆而不是在诺曼底,结果,纳粹德国把重兵集结在加莱,使得诺曼底陷入了兵力空虚,盟军趁虚而入,成功地登陆欧洲大陆;
反面例子是:西汉初年,汉匈战争爆发,一开始,汉朝不敌匈奴,连御驾亲征的汉高祖刘邦都被匈奴军包围在白登山,差点儿没回到汉地,在接下来的六七十年内,汉朝忍辱负重、卧薪尝胆,一方面以屈辱的和亲政策稳住匈奴,一方面厉兵秣马、励精图治,逐渐地拥有了可以全面反击匈奴的实力,西元前133年,汉武帝准备对匈奴展开第一次大规模的全面反击,为了一战成功,汉军出动了三十余万精兵,进行五路埋伏,继而诱骗匈奴南下,一旦匈奴军精锐自投罗网,必然被汉军一网打尽,然而,在这个至关重要的节骨眼上,一个汉军的中级军官被匈奴军俘虏,此人为了活命,把汉军的战略军情统统地告诉给了匈奴人,匈奴人大惊,急忙火速北撤,使得汉军的这项庞大的计划以一无所得而失败,接下来,汉朝不得不跟匈奴在大草原上前前后后地打了一百多年。可以想象,如果汉军的这项计划得以成功,不但可以一举歼灭十多万匈奴军的精锐,搞得好还可以对匈奴实施“斩首”,将其主要首脑进行擒杀,如此一来,汉匈战争又岂会持续百年之久?汉朝军队又岂会打得那么辛苦?这些计划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泄密,泄密原因是保密措施十分不严谨,竟然让一个中级军官都知道全盘计划。
孔明深深地知道“保密”的重要性,在他的精心策划和周密部署下,不只是鲜卑人深信不疑乌拉镇一带存在着一个大型铁矿,就连汉东军这边也只有少数高层知道真相。知道的人越少,自然就越保密。如此,这项计划被实施得堪称天衣无缝,把鲜卑人彻底地骗得死死的。
负责实施该计划的人是汉东军后军师徐庶。汉东军的五位军师都是足智多谋之士,五人各有所长,贾诩善于揣摩人心、兵行奇计,田丰最有战略目光和大局观,沮授擅长战术统筹,陈宫惯熟稳扎稳打的防御作战,徐庶心思缜密、做事踏实,由徐庶负责此事是最合适不过的。
就在孔明操心着这件大事时,乌朵雅垂头丧气、灰头土脸地跑过来找他。
乌朵雅跟孔明有一个约定,孔明允许她在汉东境内招募原先的乌丸人跟她一起回到乌丸故地,只要是愿意跟她一起走的,就可以跟她一起走。乌朵雅忙了足足一年,最终,她沮丧无比地发现,没几个乌丸旧民愿意跟她一起回到乌丸故地,她不得不承认,孔明确实没骗她,成为“归化民”的乌丸人在汉东境内过得很好,虽然不能跟汉民相比,但比以前在大草原上过的日子确实要幸福太多了,吃得饱、穿得暖、过得好、有房住、有田耕,不需要担心外敌,不需要担心风雪狼群,只要遵纪守法,就能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在这个大前提下,基本上没有乌丸旧民还想回到大草原上,甚至,绝大部分的乌丸旧民跟汉民一样热烈地爱戴着孔明。
“少公子当初打我们其实是解救我们啊!”乌丸旧民无不感动感激,“我们现在过的日子多好啊,不担心风吹雨打,不担心外敌恶狼,并且,我们的孩子还能跟汉人孩子一样上学呢。”
乌朵雅无可奈何,她既然招募不到太多的人,自然无处可去,只好灰溜溜地回来找孔明。
孔明笑眯眯地看着乌朵雅:“怎么样?服气了没?”
乌朵雅撇撇嘴:“服了。”她叹口气,“你说得对,族人们现在过得很好,他们喜欢他们现在的日子,他们需要的就是他们现在过着的日子,这就足够了。”她看向孔明,“喂,孔明,我现在是不是也是‘归化民’?”
孔明点头:“当然了,你以后要好好地表现,就可以早点成为汉人了。我们汉人也有‘乌’这个姓氏,你都不需要改名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