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节西域之西的宝物2(2 / 2)

加入书签

韩遂两眼死死地看着那些黄金,心里思绪翻转。

“韩刺史,我家少公子向来一言九鼎、一言九鼎,从未干过言而无信、出尔反尔的事情。”太史慈正色肃然地道,“我家少公子就是派我等前去西域办一件大事,对西凉绝无不轨之心,还请韩刺史行个方便。”

韩遂看着那些黄金,知道那是孔明给他的买路钱,在急切地思索一番后,他重重地点头,显得非常豪爽地道:“我当然知道孔少公子的信誉。举手之劳,韩遂自当成人之美,诸位请!”他随即看向阎行,“彦明(阎行表字),你立刻率领一千骑兵给太史将军他们带路,如果遇到什么麻烦,立刻向我飞马报告,我会当即给予援助。”

“多谢韩刺史!”太史慈向韩遂行礼致谢,同时,他听得出,韩遂派阎行率领一千骑兵跟他们同行,肯定不是为了什么“带路”,而是沿途戒备、提防、监督他们。这是情理之中。

韩遂不得不同意孔明的请求,一来,孔明态度很好又大洒金钱,提出的也不是什么蛮横无理的要求,二来,太史慈、吕布、张绣都是当世一流猛将,战斗力强悍,不容小觑,三来,齐鲁实力强大,如果韩遂惹怒了孔明,孔明跟曹操一起讨伐他,他必然吃不了兜着走。因此,韩遂非常明智地选择配合孔明。

靠着黄金开路,太史慈一行顺利地通过了韩遂所占的凉州东部六郡,进入了马腾所占的凉州西部四郡。见到马腾后,太史慈如法炮制,拿出两万两黄金喂饱了马腾,从而一路通畅,只是,马腾跟韩遂一样,派遣马超率领一千骑兵给太史慈一行“带路”,双方一路相安无事。

在西域东部终点玉门关外,太史慈一行等了足足一个多月,终于等到了返回华夏的裴峰、陶高一行,只见裴峰、陶高等人犹如一群叫花子,全部步行,马匹、骆驼都没了,都死光了,但还赶着一群羊。

看到太史慈等人和那一面面飘扬着的“孔”字大旗时,裴峰、陶高等人尽皆情难自已地跪地大哭:“我们终于回到故乡了!”“少公子派人来接我们了!”“好多兄弟没能一起回来啊!”

太史慈等人看得纷纷眼眶发热、潸然泪下,一起上前与裴峰、陶高等人紧紧地拥抱:“好兄弟!辛苦你们了!”“走!我们一起回家!”

裴峰泪流满面道:“我们完成了少公子给我们的任务!你们看!”他指着那群脏兮兮的羊,又颤颤巍巍地从怀里取出一个沉甸甸的布袋子,打开来,里面尽是乌黑的、每一颗都被一层蚕丝蛛丝似的东西包裹着的种子。

这些羊,是绵羊。

这些种子,是棉花种子。

华夏本土没有绵羊,只有山羊。绵羊起源于多种野生种,主要在地中海沿岸、亚洲中部、亚洲西南部。华夏人想获得绵羊,必须前往“西域以西”。

华夏本土没有棉花,只有木棉。棉花原产地位于印度、阿拉伯地区。华夏人想获得棉花,必须前往“西域以西”。

有了绵羊,才有羊毛,才能用羊毛制作羊毛衣。

有了棉花,才能充填衣物被服,才能做出棉衣、棉裤、棉袄。

华夏人此时的衣物材料只有丝绸、麻布、动物皮毛等,到了冬天,华夏人就会痛苦不堪,因为华夏本土没有理想的御寒衣物材料,只能用木棉、厚布、兽皮、皮草等(丝绸不能御寒),所以,一到冬天,华夏北方就会冻死很多很多人,所以,华夏人几千年来都没有向塞北扩张。

绵羊、棉花,这两样宝物的价值岂是几万两黄金可以相比的?

棉花种子还算比较容易保存和携带,但绵羊都是活物,很难把它们从万里之外带到华夏,裴峰、陶高等人咬紧牙关,克服了无数的困难,他们把这些绵羊的命看得比自己的命更宝贵,为了保护这些绵羊,他们与贼寇匪盗恶斗,与野兽猛兽恶斗,与大自然恶斗,一路九死一生。

在他们的队伍里,优先得到食物、饮水而可以吃饱喝足的,是绵羊,不是人;

在他们的队伍里,优先乘坐马车、骆驼车的,是绵羊,不是人;

他们渴极了,也要保留着宝贵的水给绵羊喝,哪怕人渴死了,也不让绵羊渴死;

他们饿极了,也不可能宰杀绵羊吃肉;

在他们的队伍里,最宝贵的是绵羊,其次是人,最后是马匹和骆驼。一路走过来,马匹、骆驼都死光了,人也死了一大半,就为了保护这些绵羊。尽管如此,在西域以西买的五百只健壮生猛的青年绵羊,还是一路不断死去,最后只有一百多只被裴峰、陶高等人带到了华夏。

如今,孔明成功了,他把绵羊和棉花引进了华夏,虽然这些绵羊、棉花不能跟后世相比,后世的绵羊、棉花都是经过多年多代改良的,但有胜过无,原始的羊毛和棉花也是大有裨益,足以给华夏带来一场御寒衣物材料的飞跃性的全面进步。

在这一年(西元195年)的下半年,孔明开始在齐鲁境内实验养殖绵羊、实验种植棉花。

同期,袁绍与公孙瓒爆发决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