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节一个郡一个月(2 / 2)
逢纪道:“主公,虽然孔明的要求很难让您接受,但……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了。您不答应孔明,孔明就会继续援助曹操与您作战,如此,我军胜算堪忧啊!就算放弃此战,撤军退兵,曹操和孔明的联军也会打进河北的。”
审配道:“兵法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眼下,我军既已与曹军展开全面大战,虽遭失利小挫,但也让将士们受到了刺激,知耻后勇、矢志报仇,如果在这个时候撤军退兵,我军必然士气衰竭,曹孔联军必然趁势大举反扑……届时,河北基业凶多吉少啊!请主公三思。”
辛评道:“主公只要抓紧这六个月的时间,灭掉曹操,届时,就算割让了六个郡给孔明,主公却能在获胜后获得中原三州,实力大增、势力大涨,可谓失小得大。到时候,主公再跟孔明好好地秋后算账,也不迟矣。”
荀谌道:“主公,凡是成大业者,必须能人所不能、忍人所不忍,还请主公以大局为重,暂时接受孔明的敲诈勒索,忍下这口气,忍辱负重、卧薪尝胆,待主公成为北方第一、天下第一雄主时,再把这口气连本带利地还给孔明,不亦虞乎?”
众谋臣基本上都是支持袁绍答应孔明提出的条件的,毕竟,孔明在信誉上确实口碑极好,就连最讨厌他的人也不得不承认:孔明确实言出必行,从未食言而肥。
袁绍思索再三,重重地叹口气:“也罢,就答应孔明吧!待我灭了曹操,下一个就灭他!”他脸色铁青、恨恨不已。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水到渠成的了:袁绍在不情不愿但别无选择中跟孔明签订一项“限期协议”,他把冀州东部和幽州东南部的六个郡即乐陵、渤海、章武、渔阳、广阳、北平合计五十五个县割让给孔明,换取孔明跟他和平相处六个月。以上六郡呈环渤海“c”字状分布。
关于这项协议,双方还有两点进行了补充:
第一,袁绍在交出以上六郡时不可搬走六郡境内的钱粮物资储备,不可破坏六郡境内的农田庄稼,不可搬迁六郡境内的居民人口;
第二,在接下来的六个月内,孔明于以上六郡境内不可部署超过一万人的军队并且骑兵数量不可超过一千人。
对于孔明提出的第一点,袁绍忍气吞声地答应了;对于袁绍提出的第二点,孔明爽快地答应了。
贾诩献出的这条“限期协议之计”十分完美地符合孔明的四个标准:
首先,进一步地打击了袁绍的实力,有助于“助曹灭袁”;其次,没有动摇并且大大地刺激了袁绍与曹操死战到底的决心,袁绍知道,他接下来的六个月时间可是用六个郡的地盘换来的,每天每夜、每分每秒都是宝贵的,必须对其充分利用,绝不能磨磨蹭蹭、拖拖拉拉、浪费宝贵时间,要是在这六个月内没有解决曹操,他就彻底输了,就像一个孤注一掷的赌徒,彻底地输得倾家荡产了;接着,没有让孔明成为言而无信、出尔反尔之人,孔明在六个月后再出兵攻打袁绍,合情合理、不违协议;最后,孔明占据了属于河北三州的六个郡,岂不是可以在战后以此为货物跟曹操好好地讨价还价?——前提是孔明没打算永久占据这六个郡。
孔明不费一兵一卒,轻轻松松地得到了袁绍的六个郡。得知此事后的曹操苦笑叹息:“我为孔明做嫁衣矣!”他在战场上累死累活地跟袁绍死磕,孔明趁机敲诈勒索袁绍且成功得手。孔明记得,历史上的官渡之战前后打了足足一年多,孔明在这其中取了六个月的时间段做了这笔无本万利的买卖。
接下来,深知时间宝贵的袁绍命令大将文丑领军统兵,向曹军不断主动发起进攻,袁曹两军打得血肉横飞,但暂时已经不关孔明的事,反正袁曹不管怎么打,都不会脱离他的控制。
孔明刚搞定这件事,就有人过来“兴师问罪”了,是孔融。
“明儿,我听说你率军前往荥阳,帮助曹操那厮斩了袁绍的先锋大将颜良,不知确否?”孔融脸色不太好看地问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