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9节军工业和工匠学(1 / 2)
按照此时的市场价,一匹战马售价2万至10万钱(汉五铢钱),一把铁剑售价700至900钱,一把铁刀售价600至800钱,一把弓售价500至600钱,一把弩售价2000至20000钱,一支弓箭售价10钱,一支弩箭售价9钱,一套军人盔甲售价7000至8000钱,一套战马甲售价7000至9000钱。通过这些一目了然的数字,显而易见,战马很贵,所以组建骑兵部队耗费巨大,另外,盔甲的价钱大大地超过兵器,一套盔甲顶得上十把刀,所以,无论是东汉朝廷还是各地军阀,都不怎么给军士配备盔甲,在那些当权者看来,花几百钱打造一把铁刀给一个军士就可以了,反正这个军士在有了一把铁刀后就已经有上战场杀人的能力了,再花几千近万钱给这个军士装备全套盔甲,实在“太浪费”,虽然不装备盔甲会导致军士伤亡率大大增加,但那是无所谓的,军士死了、伤了,再去民间强征青壮男丁补充便行了,军士的性命是廉价的,不值得他们多花十倍的钱给军士装备盔甲——虽然他们会把“省下来”的钱心安理得地用于自己的吃喝玩乐、穷奢极欲。
一把好的铁刀,价值约1000钱;一套好的盔甲,价值约10000钱。这意味着:在给一个军士装备兵器后再给这个军士装备盔甲,花在这个军士身上的钱将会猛增十倍。别人舍不得,孔明舍得,因为他知道“人命无价”。因此,鲁军一个士卒的装备价值等于别人家军队一个士卒的11倍。换而言之,孔明养2万军士的钱等于别人家养20万以上军士,成本可想而知。
孔明“说得轻巧”,但他想要把他的设想和规划付之行动、化为现实,则需要大量的资金和充裕的时间。资金上,孔明现在不缺钱,甄家的财产足够他在前期“大肆挥霍”,时间上,也不太着急。孔明记得,根据书上记载,在西元189年,董卓率军入京、把持朝政,在西元190年,袁绍号召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眼下是西元185年初夏,距离“全面天下大乱”足有五年时间,孔明有充裕时间慢慢地发展军备。此时的大汉朝是存在战争的,但战事热点主要在西北的凉州,没有影响到内地,孔明所在的鲁国是可以享受到接下来的这五年和平的。
汉军的制式盔甲是铁冑和玄甲,但不管是汉军,还是曹操的魏军、孙权的吴军、刘备的蜀军或袁绍、袁术、刘表、刘璋、公孙瓒、公孙度、董卓、马腾、韩遂、吕布等军阀的军队,真正得以佩戴披挂全套制式盔甲的军士只占军队的一部分甚至一小部分,往往只有精锐部队才会享受到这个“高级待遇”,孔明追求的,是他麾下的每个士卒都佩戴披挂全套制式盔甲。正所谓“兵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十万大军不如一万精兵更管用,与其滥竽充数地追求军队兵员数量,还不如提升军队兵员素质、强化军队兵员装备。五年时间,应该足够制作打造出可供两万鲁军“人人有份”的两万套制式盔甲了。
汉军的玄甲是把密密麻麻的铁片用坚韧的细绳串联编织而成的,十分坚固、简便、耐用,不过,军官和士卒的玄甲还是存在不同的,军官更加齐全。士卒的玄甲主要就是护住胸腹部、后背,军官的玄甲不但护住胸腹部、后背,还有保护肩膀的肩甲、保护脖子的护颈,玄甲内还有一层皮甲,中间隔以厚布,是名副其实的双层甲,对人体的保护面积、保护范围、保护力度都大大地超过士卒的普通玄甲。孔明希望,每个士卒都能佩戴披挂上汉军军官级的甲冑,同时,他发现汉军玄甲对人体下肢即双膝双腿不够重视,因此,他对汉军军官级玄甲进行了改进,在原基础上添加了护膝甲和护腿甲,又在上肢部分添加了护肘甲——护膝甲和护肘甲都是碗状的圆形铁片,反扣在膝盖和胳膊肘上,有点类似罗马帝国军队普遍装备的青铜胫甲。
这种被孔明在汉军军官级玄甲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新式玄甲被称为“鲁甲”。
除了玄甲,孔明对此时的铁冑也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在原基础上增加了一圈扁平的外檐,使其外观犹如盘子,从而增大对士卒头部的保护面积。这种被孔明在汉军铁冑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新式铁冑被称为“鲁盔”——鲁盔是铁盔,不是钢盔,因为此时的炼钢技术还很原始,但冶铁技术已经十分发达了。
除了兵器和盔甲,还有军装。鲁军的制式军装统一采用绿色,这是因为华夏此时的森林覆盖率高达50%以上(后世华夏的森林覆盖率只有15%左右),在开发程度较高的黄河流域,森林覆盖率稍低,但也达到30%以上,在开发程度较低的长江流域以及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森林覆盖率非常高,达到90%以上,鲁军采用绿色军装是源于客观环境,利于隐藏、埋伏等;
另一方面,鲁国位于华夏之东(最东是青州),按照五行五方位,东方属木,木是青绿色,自然以青绿色为尊——四大神兽里的“东方青龙”便是这么来的,东方属木,青色,青龙也。
鲁军的军装还包括麻布鞋和绑腿,士卒脚穿麻布鞋,在小腿上裹扎绑腿,原因无需多言。
这座位于鲁国蕃县境内、鲁山南麓脚下的兵工厂被孔明命名为“鲁山兵工厂”,在兵工厂旁边,孔明另建了一座学堂,被他命名为“鲁公堂”(也被称为“鲁工堂”)。鲁公,即工匠行业的祖师爷鲁班(鲁班正好也是鲁国人),以他为名的学堂自然是钻研工匠学的(工匠学带有机械学的雏形),鲁公堂的首任馆主当仁不让地是马钧。孔明建立鲁公堂一是为了汇聚马钧等众多的能工巧匠,以便他们群策群力地研究、开拓、发展工匠学,二是为了让马钧等工匠大师培养新一代的能工巧匠。
对于孔明的这个决定和举措,马钧感激涕零、激动至极,铆足了干劲发挥他的聪明才智。
鲁公堂既然位于鲁山兵工厂的旁边,毫无疑问,这座全华夏乃至全世界第一座、唯一的一座工匠学堂主要是为了军工业服务的,同时兼顾农业,换而言之,研制先进的兵器、军械、工具、农具正是鲁公堂的研发重点。
随着孔明的大手一挥,上万名民工被他组织起来前往被他选定的厂址处动工开建。创办兵工厂,除了厂房和工匠们的生活设施,还需要生产设备和原材料,好在,此时的工业生产设备十分原始,不需要后世的那些沉重、庞大、复杂的机器,只需要铁匠炉、铁砧板、铁夹、风箱、风匣、手锤、磨石、矩子、斧子、锯子、刨子、凿子、挫子、钻子、墨斗……都不难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