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 岂有此理(2 / 2)

加入书签

堂中剩下的这些人,乃是一窝的人精,一个比一个聪明,谁都不是憨憨,当然看出了李琛的心意,只是荀彧托词说他身体有些不适,起身向众人告辞,借故离开了大堂,于是便只剩下了荀攸、郭嘉等人,继续在堂中议事。

这件事过去之后不久,在李琛辖地内的民间就开始传出了几首童谣,语句很通俗易懂,大意就是说的这一两年来,黔首百姓能过上这种太平日子,全都应该感谢眼下的李豫州李牧伯,要不是这李牧伯的话,他们哪儿能过上这种好日子,辞藻也不华丽,简单朴实,但是却朗朗上口,很容易让人记住并且听懂。

乡里面的孩童听了之后,很快就能学会,然后玩耍的时候,便会随口唱出来,很快就传遍了李琛控制的辖域各地。

最开始传唱这些通俗歌谣或者童谣的人是一些推着小独轮车,在乡下走街串巷的货郎,他们卖的是一些针头线脑的小东西,价格也不高,倒是挺受寻常百姓的欢迎。

要知道这个时候老百姓仅仅只是用一根针,都是很难的事情,铁匠打造一根针,也需要不短的时间才行,而且就算是一根针,价格也不低,老百姓哪怕是买一根针,都要计算着来,用过之后,还要好好收好,以防丢失。

谁家的婆娘要是把针给丢了的话,少不了要被臭骂一顿,遇上脾气暴躁的男人,弄不好可能还会挨顿揍也说不定。

一根针尚且如此,就不要说日常生活中其它的一些必须是铁器做的工具了,比如锥子之类做鞋底的东西,更是视若珍宝一般藏着。

但是不知道从啥时候,市面上货郎手里,开始出现了一种价格便宜的针,而且大大小小都有,不用去铁匠那里专门定制或者购买了,而且这些针做的很精致,滚圆而且光滑,很是好用,关键是价格也不高,比起去铁匠铺子里购买要便宜的多。

另外货郎还会带一些精巧的小工具,走街串巷的卖,东西都不算贵重,但是却都是一些居家必备的东西,而且比起市面上的同样的商品还要便宜一些,这让乡民们不用进城,亦或是去赶集,就能在家门口买到便宜实惠还好用的东西。

如此以来货郎就颇受欢迎,每每出现在乡里的时候,经常会被乡民围住,把他们带的货物给买个精光,虽然赚钱不多,可是生意很好,大不了就是多跑几趟而已,只是他们的进货途径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也是他们的商业秘密。

另外这些货郎因为经常到处跑,也能带给乡民们一些小道消息,让原本十分消息闭塞的乡民们,听闻一些外面的消息。

这些货郎们,基本上都很年轻,嘴皮子都挺利索,还会算账,有的还识字,到乡里的时候,偶尔还会帮着乡民们算算账之类的,并且经常把外界的一些消息传给这些地方的乡民们。

不过他们带来的外界的消息,多是一些坏消息,不是今天这儿打仗了就是哪儿打仗了,冀州那边袁绍和公孙瓒打得不亦乐乎,还跟黑山贼不断的开仗,杀的人头滚滚,血流成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