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当年今朝(1 / 2)

加入书签

李玄都差点死在帝京城不是什么秘密,他因此而坠境更是众所周知。李玄都此时提起此事,当然不是为了秋后算账,只是要为已经过去的四六之争做一个定性。

如果说风起于青萍之末,那么四六之争这场大风大约起于司徒文台死后。到了司徒玄策名满天下的时候,有一点已经成为江湖有识之士们的共识,那就是正一宗的领袖地位受到后起之秀清微宗的挑战,由此出现了主战和主和两派,司徒玄策主和并因此事而丧命,司徒玄策死后,主战一派占据上风,以清微宗为首的道门四宗与以正一宗为首的道门六宗,开始了一场持续多年的全面对抗。

四六之争在天宝元年达到巅峰,因为当时同属正道,所以双方一直处于斗而不破的局面之中,既不好玉虚斗剑那般比拼高下,也不好直接大规模厮杀,而天宝二年的帝京之变给了双方一个机会。

因为李玄都入京并结识了张肃卿,清微宗与张肃卿之间产生了联系,当时张肃卿因为推行新政触及儒门的根本利益而被儒门抛弃,正需要借力于道门,于是双方一拍即合,成为盟友。

谢雉看准这个机会,密召正道六宗入京。谢雉并非穆宗皇帝,对于能否请动正道六宗并没有十足把握,正是清微宗的入局让她看到了希望。不出谢雉所料,正道六宗不愿看到清微宗在朝廷中势大,所以应召前往。

在这种情况下,儒门既不看好谢雉,也不看好张肃卿,在谢雉同意将天宝帝交给儒门之后,儒门选择了作壁上观,彻底放弃“执迷不悟”的以张肃卿为首的四大臣。所以在帝京之变中,儒门的存在感十分薄弱,根本没有他们的身影。

于是,江湖的四六之争和庙堂的权力之争因为新政等种种原因,系于一线之上。

一场大变眼看是无法避免。

当时正道十二宗还有唯二的中立宗门,也就是静禅宗和太平宗,二者虽有偏向,但并未真正站队,出于大局考虑,静禅宗的方静方丈与太平宗的沈老先生决定前往帝京,出面调停说和愈演愈烈的四六之争,不敢奢求使双方就此罢战休和,只求双方不要大开杀戒,就此彻底撕破脸皮。

如果不出意外,沈老先生和方静方丈这一行是能够让双方各退一步,可偏偏出了意外。

这个意外就是地师徐无鬼。

徐无鬼的出现也与谢雉有着莫大的关系,毕竟当初谢雉入宫,便是出自徐无鬼的谋划,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谢雉的地位类似于澹台云,都属于徐无鬼看好的重要棋子,只是两人最终都脱离了徐无鬼的掌握,自立门户。

谢雉一手谋划了这场帝京之变,可是她也害怕双方最后还是保持克制,导致她的处境尴尬,动不能动,退不能退,于是谢雉便又在暗中请动徐无鬼出面。

徐无鬼也在暗中关注此事,认为这是一个浑水摸鱼的绝佳时机,只是他还缺少一个合适的切入契机,毕竟张静修和李道虚都不是易于之辈,若是一个不慎引起他们两人的警惕,自己只怕要成为众矢之的,被两人联手针对,所以徐无鬼与谢雉一拍即合,为他日后拿下静禅宗、挟持深大先生沈无忧埋下了伏笔。

帝京之变当夜,包括老天师张静修和大剑仙李道虚在内,共有七位正道中人进入皇宫,张静修这边三人,李道虚那边两人,再加上静禅宗的方静方丈和太平宗的沈老先生,共是七人。方静方丈和沈老先生之所以到此,是想要居中调停,请贫道和李道兄不要大动干戈。”

当时谢雉的身旁有一个年轻宦官,谁也不曾想到,堂堂地师,曾经的齐王,竟然会伪装成一个宦官,所以都没有防备,当时地师蓄势已久,突然出手,先是以“太易法诀”破去了两位宗主的护身宝物,然后又运转阴阳宗的“逍遥六虚劫”,阴阳逆转,明晦转化,水火骤起,太平宗的沈老先生先后遭遇阴火、玄冰、天风、雷殛四劫,当场身死。静禅宗的方静方丈遭了幽冥、赤土两劫,也是重伤。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