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5闹洞房很可怕(1 / 2)
恨天宫弟子满意而归,孙蒙和秦行之就没那么高兴了。
金三胖死了。
按说他挟持皇帝在先,就算孙蒙真诛他九族,让整个金家庄给他陪葬,也是合理合法,谁都挑不出错来。可问题是,如果孙蒙没有闲得无聊,和小道士跑来山谷见金三胖,这些事都不会发生呀。
更要命的是,金三胖是要挟契丹人的重要砝码,他这一死,大臣们享受不到敲诈的爽,会不会骂孙蒙一个狗血淋头?
说实话,孙蒙对大臣们的怒火还是挺打怵的。
秦行之出主意:“反正除了大力营清楚,契丹人不知道,你家大臣也不知道,咱们干脆装傻得了。”
“高,实在是高!”孙蒙立刻被说服,“我们又没打算让杀入圣见到金三胖,他是死是活根本不重要嘛。至于最后一次好处,我们不贪心,不要就是。”
秦行之对骗人完全没心理负担,孙蒙则只要理由说得过去,管他契丹人发现真相后会干什么呢。
于是两人理直气壮地回了京城。
……
皇帝大婚的日子终于到了。
当初秦行之还没到京城,就听说了皇帝要大婚的消息,如今都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孙蒙才终于要举行婚礼。由此可见,皇帝娶媳妇和民间是完全不同的。
事实上,从几个月前起,相关人士就一直在为大婚忙碌,什么纳采、问名、纳吉、纳征……某种意义上,那时大婚就已经开始了。
不过真正举行婚礼,却只在今天。
按太祖皇帝留下的规矩,婚礼要在紫宸殿(俗称金銮殿)前的大广场举行,原因是——热闹。
事实上,当时文臣们没少反对,太祖皇帝却非常固执,甚至以在皇宫内建青楼相要挟。最后双方只能妥协:大婚可以在室外举行,但“六礼”不能改动过多。
这段内情早随时间消逝,太祖不着调的传说却变得根深蒂固,“在皇宫里建青楼”是证明他想法奇葩的一项典型事例,再也没人知道,那其实只是个威胁臣子的借口。
作为穿越者,孙昊就算再不靠谱,也不可能给自己戴一顶环保型帽子啊。
每次想到“热闹”这个奇葩理由,小道士都觉得可笑。大齐太祖登基前就已经成亲了,再热闹也和他无关,你说他定这个规矩是不是很无聊。
至于说赶儿子婚礼的热闹,抱歉,那是不可能的。
皇帝又没有退休一说,只要太祖活着,他儿子就不可能称帝,也就没机会使用皇帝大婚的礼仪。
其实孙蒙这种登基后大婚的情况,在大齐历史上并不多,这时代又不提倡晚婚晚育,一般太子登基前就成亲了,说不定孩子都有了好几个。
孙蒙能有这个机会,还要“归功”于他爹。
先帝是个谦谦君子,做事未免就有些较真,明明能轻松做皇帝,他非要兢兢业业事必躬亲。这种敬业态度,按儒家理论是明君的表现,大臣们根本没立场劝,总不能说“陛下您玩儿去,一切有我们”吧?
李奉常倒是劝过,可惜效果并不好。
还是后来,大臣们见他玩日理万机越来越上瘾,大婚后数年都没有子嗣,这总算是个用来劝他的理由,就请求他为天下计,多和皇后嫔妃交流交流。
生下孙蒙,皇帝可能觉得自己完成了组织上交代的任务,再次投入到朝政中不能自拔。
结果孙蒙就成为历朝历代皇家少见的独子,没有任何竞争者,而先帝则积劳成疾,孙蒙还没成年他就归了天。
也正是因为被先帝的认真给伤害了,大臣们对孙蒙的不着调性子才有了足够的宽容。
不亲身经历不会知道,有时候皇帝太认真负责,对臣子们来说,那也是一种折磨。
秦行之今天事不少,所有来观礼的外国使节都需要他安排协调,即便如此,他还是抽了个时间跑到孙蒙那里看了看。
作为皇帝,孙蒙当然不会和民间新郎一样亲自去迎娶杨采薇,只需在皇宫等着,大臣们自然会替他处理一切。
孙蒙打扮得非常精神,身穿绛纱袍,头戴通天冠,配合肥嘟嘟的脸盘子,顿时显得比平时成熟了许多。可惜表情动作暴露了原形,在寝宫走来走去,坐立不安。
见到秦行之,孙蒙大喜:“小道士你可算来了!外面热不热闹,人多不多?”
“这不废话嘛,文武官员、王公贵族,但凡能喘气的都来了,使节也全都就位,能不热闹?这个时候,若是有人在广场上扔几颗炸弹,乐子可就大了。”
“炸弹是什么?听起来很好玩的样子,你有吗,给朕来上几个,等会儿典礼上我扔着玩儿。”
↑返回顶部↑